古诗词注释译文

“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

【黄钟】红锦袍注释

【赤松子】亦称“赤诵子”、“赤松子舆”。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司马贞索隐引《列仙传》:“神农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崑崙山上随风雨上下也。”《淮南子·齐俗训》:“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高诱注:“赤诵子,上谷人也,病癘入山,导引轻举。”《汉书·古今人表》:“赤松子,帝嚳师。”宋罗泌《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赤松子者,炎帝之诸侯也,既耄,移老襄城,家于石室……《神仙传》云:‘赤松子者,服水玉,神农时为雨师,教神农入火……而《列仙传》有赤松子舆者,在黄帝时啖百草华,不穀,至尧时为木工,故传谓帝俈师之。又云尧师之。而道亦有黄帝问赤松子《中戒》等经,此张良所以愿从之游,非末代之数矣。’”明何景明《张良》诗:“一遇黄石公,还从赤松子。”2.相传为晋代得道成仙的皇初平。据晋葛洪《神仙传》载:丹溪人皇初平十五岁时外出牧羊,被道士携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历年不得。后经道士指引于山中见之。问羊何在,初平叱白石成羊数万头。初起乃弃家从初平学道,“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復还去。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二引作“黄初平”,并云:“今婺州金华山赤松观乃其飞昇之地。

【中吕】仙客注释

【玉镜台】1.玉制的镜台。唐杨炯《梅花落》诗:“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臺。”宋葛立方《满庭芳·簪梅》词:“玉镜臺边试看,相宜是浅笑轻顰。”《群音类选·京兆记》:“青鸞何事飞难至,却教我玉镜臺前懒画眉。”2.指晋温峤之玉镜台。温峤北征刘聪,获玉镜台一枚。从姑有女,嘱代觅婿,温有自婚意,因下玉镜台为定。事见《世说新语·假谲》。后引申作婚娶聘礼的代称。唐张紘《行路难》诗:“君不见温家玉镜臺,提携抱握九重来。”《群音类选·犀珮记·势逼改嫁》:“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温郎玉镜臺。”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外家纪闻》:“北江与其内姊适程氏者,幼相亲爱,颇有玉镜臺之慕,而姻事不谐。”郁达夫《无题》诗之二:“玉镜臺边笑老奴,何年归去长西湖?”

【越调】小桃红_当时罗帕写注释

【明月清风】风明月。比喻超尘脱俗的悠闲生活。明沉采《千金记·遇仙》:“恋功名水上鸥,俏芒鞋尘内走,怎如明月清风随地有,到头来消受。”典
【不寻俗】不正常,不一般。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刚出的这门,四下里布起云来,则是盆倾瓮瀽相似……淋的来不寻俗。”
【公子王孙】公贵族子弟。《战国策·楚策四》:“﹝黄雀﹞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五代翁承赞《寄舍弟承裕员外》诗:“江花岸草晚萋萋,公子王孙思合迷。”《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不论三臺八论,不论公子王孙,谁敢在老爷府前这等称呼,趁早靠后。”清刘廷玑《代悲白头翁》诗:“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典
【梨花带雨】语本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梨花带雨”原为形容杨贵妃泣下如雨时的姿容。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艳。《封神演义》第四回:“紂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鬢,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

【越调】天净沙_书怀二首香注释

【十二阑干】的栏杆。十二,言其曲折之多。宋张先《蝶恋花》词之一:“楼上东风春不浅,十二阑干,尽日珠帘捲。”清陈廷焯《蝶恋花》词:“镇日双蛾愁不展,隔断中庭,羞与郎相见。十二阑干閒倚遍,凤釵压鬢寒犹颤。”
【千红万紫】1.形容百花竞艳。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词:“人间得意,千红万紫,转头春尽。”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三章:“会议上反映出的英雄事迹,直如百花争妍,千红万紫,比漫山遍野的繁花还要绚丽多彩。”2.借指百花。明何景明《秋日杂兴》诗之七:“千红万紫都看过,只有黄花与白梅。”

【中吕】满庭芳_山中杂兴二注释

【春风面】比喻美丽的容貌。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宋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之四:“含章簷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鈿。”
【白玉堂】1.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唐刘方平《乌栖曲》之一:“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唐李商隐《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五:“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宋张孝祥《丑奴儿·王公泽为予言查山之胜戏赠》词:“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2.指翰林院。唐杜甫《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宋刘过《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白玉堂深,黄金印大。”

【双调】夜行船_酒病花愁何注释

【酒病花愁】色而引起的烦愁。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今日心中闷倦,故来此翠云楼游玩。小官只为酒病花愁,何日是好也呵。”
【没前程】,行为刻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柳子厚《非<国语>》之作,正由平日法《国语》为文章,看得熟,故多见其疵病。此俗所谓没前程者也。”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一出:“大雪下被强人刼去,到古庙奴救你,我为你几艰辛。登科到喜欢奴到京,缘何一向便生嗔?你门直是没前程。”2.没有好结果、好下场。宋曾慥《高斋漫录》:“﹝蔡京﹞待罪,客有过之者。京泣曰:‘京若负国,即教三子都没前程。’”
【相思业】债”。

【中吕】迎仙客_感旧鹦鹉洲注释

【鹦鹉洲】省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相传东汉末江夏太守黄祖长子射在此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作《鹦鹉赋》,故名。后衡为黄祖所杀,葬此。自汉以后,由于江水冲刷,屡被浸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以前故地。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歷歷汉阳树,芳草萋萋鸚鵡洲。”元白贲《鹦鹉曲》:“儂家鸚鵡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辕》:“你看城枕著江水滔滔,鸚鵡洲阔,黄鹤楼高。”参阅宋陆游《入蜀记》。
【酒病花愁】色而引起的烦愁。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今日心中闷倦,故来此翠云楼游玩。小官只为酒病花愁,何日是好也呵。”
【金缕衣】织的衣服。南朝梁刘孝威《拟古应教》诗:“青铺緑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宋崔公度《金华神记》:“女子笑曰:‘君怯耶!’即以金缕衣置肩上,生稍安。”清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啟颜?”2.曲调名。唐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自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錡常唱此辞。”

【双调】庆东原_春日莺啼昼注释

【蔷薇水】香水名。南唐张泌《妆楼记·蔷薇水》:“周显德五年,昆明国献蔷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衣敝而香不灭。”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旧説蔷薇水乃外国採蔷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实用白金为甑,採蔷薇花蒸气成水,则屡採屡蒸,积而为香,此所以不败,但异域蔷薇花气馨烈非常,故大食国蔷薇水虽贮琉璃缶中,蜡密封其外,然香犹透彻闻数十步,洒著人衣袂,经十数日不歇也。”
【琼花露】西湖老人繁胜录》:“酒名:玉楝槌、思春堂、皇都春……琼花露。”宋张榘《飞雪堆满山·次赵西里耑行喜雪韵》词:“儘青油谈笑,琼花露、杯深量宽。”元汤式《新水令·春日闺思》套曲:“琼花露点滴水晶丸,荔枝浆荡漾玻璃罐。”

【中吕】朝天子_歌者簪山桔注释

【销金帐】嵌金色线的精美的帷幔、床帐。宋汪元量《湖州歌》:“销金帐下忽天明,梦里无情亦有情。”《水浒传》第四回:“﹝鲁智深﹞将戒刀放在牀头,禪杖把来倚在牀边,把销金帐子下了,脱得赤条条地,跳上牀去坐了。”清赵翼《再作牡丹诗》之四:“豪宜党尉销金帐,陋笑苏家药玉船。”
【相思曲】古乐府曲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郭茂倩题解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懊儂歌》者,晋石崇、緑珠所作,惟《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后皆隆安初民间讹謡之曲。宋少帝更製新歌三十六曲,齐太祖常谓之《中朝曲》,梁天监十一年,武帝敕法云改为《相思曲》。”南朝梁王僧孺《春思》:“復闻黄鸟吟,今作《相思曲》。”

【双调】殿前欢_次韵桂婆婆注释

【东山卧】见“东山高卧”。
【乐府诗】种体裁。可入乐歌唱。姚华《论文后编》:“於是郊祀、鐃歌、鼓吹、琴曲、杂诗之属,先后并起。其隶於乐官者,皆有声可歌,谓之乐府诗,略曰乐府。”参见“乐府”。
【骨崖崖】亦作“骨捱捱”。瘦削貌。元张可久《殿前欢·秋思》曲:“写新愁,一声羌管满天秋,骨崖崖人比山容瘦。”元谷子敬《集贤宾·闺情》套曲:“骨捱捱削了玉肌,瘦懨懨宽了绣衣。”明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骨崖崖,难扶持的病身。”
【销金帐】嵌金色线的精美的帷幔、床帐。宋汪元量《湖州歌》:“销金帐下忽天明,梦里无情亦有情。”《水浒传》第四回:“﹝鲁智深﹞将戒刀放在牀头,禪杖把来倚在牀边,把销金帐子下了,脱得赤条条地,跳上牀去坐了。”清赵翼《再作牡丹诗》之四:“豪宜党尉销金帐,陋笑苏家药玉船。”
【水晶宫】见“水精宫”。

【双调】水仙子注释

【安乐窝】号安乐先生,隐居苏门山,名其居为“安乐窝”。后迁洛阳天津桥南仍用此名。曾作《无名公传》自况:“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又作《安乐窝中四长吟》:“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后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宋戴复古《访赵东野》诗:“四山便是清凉国,一室可为安乐窝。”元宋方壶《水仙子·隐者》曲:“青山緑水好从容,将富贵荣华撇过梦中,寻着箇安乐窝胜神仙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吾家娘子悯君厄穷,使妾送君入安乐窝,从此无灾矣。”粤剧《搜书院》第二场:“淫奔苟合,借书院作安乐窝。”
【紫罗襕】1.一种用紫色罗缎缝制的官服。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他则是寄着我这紫罗襴,放着我那黄金带。”明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你穿的是紫罗襴,繫的是白玉带。”2.花名。《广群芳谱·花谱三二·紫罗襴》:“紫罗襴,草本,色紫翠如鹿葱花。秋深分本栽种,四月发花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