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注释译文

“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

三贤祠注释

【砥柱中流】山屹立在黄河急流之中。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元侯克中《题韩蕲王世忠卷后》诗:“砥柱中流障怒涛,折衝千里独贤劳。”明无名氏《鸣凤记·驿里相逢》:“我砥柱中流,偏喜雪中送炭。”清湘灵子《轩亭冤·惊梦》:“不能够砥柱中流,怕他年故国含羞。”李大钊《青春》:“青年乎!其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参见“砥柱”。汉

凤栖方丈注释

【周柱史】柱下史。唐代侍御史职位与其相当,故唐人亦用为侍御史的代称。唐李嘉祐《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诗:“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典

寄澶州孙司理注释

【无憀赖】无所依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苦,无憀赖焉。”2.精神无所寄托。宋朱熹《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病餘我更无憀赖,勉为同怀一赋诗。”汉

太淑人叶氏挽词注释

【老莱子】春秋末年楚国隐士。《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贫而乐也,盖老莱子之行也。”按,老莱子的传说很多。参见“老莱衣”、“老莱妻”。

又谢申之示诗卷注释

【下工夫】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花费时间和精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如:学习就得下工夫。曹禺《日出》第一幕:“那么一定就在这一层楼里,下功夫找吧。”

谢舒景叔写照见赠注释

【本来面目】语。指人本有的心性。《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箇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亦省作“本面”。清李颙《学髓》:“水澂则珠自现,心澂则性自朗,故必以静坐为基……虚明寂定为本面。”2.原来的样子。宋苏轼《老人行》:“一任秋霜换鬢毛,本来面目常如故。”明李贽《与周友山书》:“即日加冠畜髮,復完本来面目。”《红楼梦》第五八回:“他这本来面目极好,倒别弄紧衬了。”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七》:“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臧温叟挽词注释

【上池水】空承取或取之于竹木上的雨露。后用以名佳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桑君﹞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司马贞索隐:“案:旧説云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取之以和药。”宋苏辙《食鸡头》诗:“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嚥还成沧海珠。”亦省作“上池”。宋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何方一笑千痾散,絶胜仓公饮上池。”元袁桷《桐柏观赋》:“上池饮之以洞视,金膏服之而冥搜。”明徐献忠《品惠泉赋》:“品上池之独重,追菊水於頽龄。”典

次韵致明七言注释

【北海樽】见“北海尊”。
【邯郸枕】《枕中记》载:卢生于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翁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就枕入梦,历尽人间富贵荣华。梦醒,店主蒸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枕”喻虚幻之事。宋苏轼《送安节》诗:“一杯归诵此,万事邯郸枕。”金元好问《送杜招抚归西山》诗:“邯郸枕上人初觉,《秋水篇》中物已齐。”清惜秋旅生《维新梦·入梦》:“愁中欲借邯郸枕,悽惻神鷄不可听。”
【归去来】篇名。晋陶潜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2.回去。唐杜甫《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唐颜真卿《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清王奕清《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得天台命二首注释

【贝阙珠宫】明珠装饰的龙宫水府。亦喻指瑶台仙境或帝王宫阙。宋黄庭坚《宫亭湖》诗:“贝闕珠宫开水府,雨栋风帘岂来处。”元王恽《老人星赞》:“倚盖霏霏,苍茫曷归;贝闕珠宫,羣仙与嬉。”康有为《大同书》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则腾天架空,吞云吸气,五色晶璃,云窗雾槛,贝闕珠宫,玉楼瑶殿,诡形殊式,不可形容。”

无诸策题问颜亡绝好轲没无传注释

【渊源有自】“渊源有自来”。1.有根据,有来源。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金元好问《张汝霖序》:“父子兄弟,各有诗传於世。王子端内翰,太师之外孙,其渊源有自云。”清冯桂芬《邵步青<医学三书>序》:“至君凡四世,歷百有餘年,咸以医名授受,渊源有自来矣。”2.指有根底。茅盾《子夜》十一:“中国文字比她的朋友冯眉卿高明些。对交易所证券市场的经络,那她更是‘渊源有自’。”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