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注释译文

“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

留别表弟方时父二首注释

【三宿恋】《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宋苏轼《别黄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金元好问《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清姚鼐《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蒙恩监南岳庙注释

【青油幕】涂饰的帐幕。《南史·萧韶传》:“韶接信甚薄,坐青油幕下,引信入宴。”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从军古云乐,谈笑青油幕。”明李东阳《心远堂》诗:“晚向青油幕下归,宦游不与意相违。”亦省作“青油”。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熊羆交黑矟,宾客满青油。”宋杨万里《野炊白沙沙上》诗:“旋将白石支燃鼎,却展青油当野庐。”清陈章《忆旧游·记苹花雪里》词:“燕寝凝香地,又君悬絳帐,我卧青油。”参见“油幕”。汉

释老六言十首注释

【白马寺】佛寺名。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郊。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建,为佛教在中国最早的寺院。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教入中国之始。”《初学记》卷二三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汉明帝於城门外立精舍,以处摩腾焉,即白马寺是也。”

示同志一首注释

【二三子】犹言诸君;几个人。《论语·八佾》:“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鐸。”南朝梁江淹《杂体诗》:“眷我二三子,辞义丽金雘。”唐韩愈《山石》诗:“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宋梅尧臣《春日游龙门山寺》诗:“还邀二三子,共到凿龙游。”清叶廷琯《鸥波渔话·黄子久别居》:“余居是山,夏初与二三子相羊瀑流间,得芝草三耦。”

送方汝楫客授严陵注释

【先君子】己或他人的已去世的祖父。《礼记·檀弓上》:“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孔颖达疏:“子之先君子,谓孔子也。”《荀子·非十二子》:“案饰其辞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軻和之。”亦以自称已去世的父亲。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序》:“伯温蚤以先君子之故,亲接前辈。”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题赵别驾委斋注释

【无可奈何】亦作“无可柰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大哭,极哀。既已,无可柰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柰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夫智不足以知贤,无可奈何矣。”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杂乱间厕,无可奈何。”金元好问《赵州学记》:“庙学之存亡,亦付之无可柰何而已。”巴金《探索集·怀念烈文》:“或者是烈文,或者是另一个朋友无可奈何地说一声:‘走吧!’”

题白渡方氏听蛙亭注释

【黄梅雨】黄梅季所下的雨。也叫“梅雨”。唐杜甫《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诗:“思霑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宋苏轼《舶趠风》诗:“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清唐孙华《小病柬松》诗之二:“十日黄梅雨滞淫,炉香綈卷静愔愔。”徐迟《火中的凤凰》:“点点滴滴,把大上海包裹在愁云底下的黄梅雨已经下了半个来月。”

题水西何侯诗卷注释

【毛锥子】毛笔的别称。因其形如锥,束毛而成,故名。《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弘肇又厉声言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虽有长枪大剑,若无毛锥子,赡军财富,自何而集?’”黄葆桢《醉后看弄乌古刀》诗:“安用毛锥子,何如屠狗豪?”

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年前已作遂不重说倡言别赋二题足成十老·老儒注释

【灵寿杖】做的手杖。《汉书·孔光传》:“赐太师灵寿杖。”颜师古注:“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唐姚合《竹里径》诗:“纱巾灵寿杖,行乐復相知。”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灵寿杖》:“灵寿杖出西域,自黄河随流而出,不知为何木?其轻如竹,而性极坚韧。”明李东阳有《灵寿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