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
【逢场作戏】人遇到合适的地方,就开场表演。《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幼年间略读诗书,兼持鎗棒,逢场作戏,遇博争雄。”《水浒传》第二七回:“他们是衝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臺上説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2.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诗》:“逢场作戏三昧俱,化身为医忘其躯。”元马致远《哨遍·张玉嵓草书》套曲:“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沈从文《主妇集·王谢子弟》:“七爷却以为女子是水性杨花,逢场作戏不妨,一认真可不成。”
【湖光山色】色。宋吴自牧《梦粱录·历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园内轩窗四啟,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
【鸾鹤声】笙箫之类乐器声的美称。元张雨《玉笙谣为铁门笙伶周奇赋》诗:“长谢时人一挥手,飘下满空鸞鹤声。”漢
【金华山】山名。在浙江省金华市北,传说山上有神仙石室。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吾郡金华山,道书为三十六洞元之天,世传神仙窟宅。”参见“金华牧羊儿”。
【金华洞】名。道书称三十六洞天之一,在浙江省金华市北金华山下。《云笈七籤》卷二七:“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周迴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汉
【小蓬莱】清丽,有如神话中的蓬莱仙境的地方。宋陶穀《清异录·地理》:“违命侯苑中凿地广一顷,池心叠石,象三神山,号小蓬莱。”宋陆游《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山阴古称小蓬莱,青山万迭环楼臺。”2.仙山名。《镜花缘》第二回:“﹝女魁星﹞竟奔小蓬莱保护玉碑去了。”3.曲牌名。
【梨花梦】亦作“棃花梦”。指梦境。元宋无《金陵送倪水西之江陵》诗:“《桃叶歌》残秣陵酒,棃花梦断景阳鐘。”详“梨花云”。
【小蓬莱】清丽,有如神话中的蓬莱仙境的地方。宋陶穀《清异录·地理》:“违命侯苑中凿地广一顷,池心叠石,象三神山,号小蓬莱。”宋陆游《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山阴古称小蓬莱,青山万迭环楼臺。”2.仙山名。《镜花缘》第二回:“﹝女魁星﹞竟奔小蓬莱保护玉碑去了。”3.曲牌名。
【葡萄架】1.为使葡萄苗能顺利生长结实而搭的竹架子。2.灯节时所放的一种烟火。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灯节》:“花炮棚子製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葡萄架。”
【解语花】话的花。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於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2.比喻美女。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眼儿前不甫能栽起合欢树,恨不得手掌里奇擎着解语花。”明唐寅《花月吟效连珠体》之九:“多情月照花间露,解语花摇月下风。”清赵翼《题女史骆佩香秋灯课女图》诗:“一个娇娃解语花,綺窗亲课秋宵读。”
【芙蓉面】喻美人容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东风摇曳垂杨綫,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谁道蓬山天外远,晓起开帘,重见芙蓉面。”
【无了无休】没了,没有终了。明无名氏《桂枝香·秋怀》套曲:“月下砧敲,风前笛奏,断肠声无了无休,捣碎我心头。”《白雪遗音·马头调·烟花巷》:“烟花巷内何日彀,终朝送旧迎新,无了无休。”亦作“无休无了”。《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可怜那死的倒未必知道,这活的真真是苦恼伤心,无休无了,算来竟不如草木石头,无知无觉,倒也心中乾净。”汉
【天长地久】《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原指天地存在的久远。后用以形容时间悠久。汉张衡《思玄赋》:“天长地久嵗不留,俟河之清祗怀忧。”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絶期。”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可怜她们伶仃的母女又不得不天长地久地永远分离。”亦作“天地长久”。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
【玉花骢】唐玄宗所乘骏马名。唐杜甫《丹青引》:“先帝天马玉花驄,画工如山貌不同。”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异人録》言:‘玉花驄者,以其面白,故又谓之玉面花驄。’”2.亦作“玉华驄”。泛指骏马。宋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更玉花驄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元查德卿《普天乐·别情》曲:“玉华驄,青丝鞚。”茅盾《新疆风土杂记》诗:“初试爬犁呼女伴,阿爹新买玉花骢。”典
【儿孙自有儿孙福】孙自有他们的福分,长辈不必操劳、担忧。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叶李纪梦诗》:“儿孙自有儿孙福,与儂报国须勤耕。”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汉
【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麒麟阁。”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唐高适《塞下曲》:“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清李渔《玉搔头·止兵》:“麒麟阁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麒阁”、“麒麟”。唐刘祎之《酬郑沁州》诗:“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麒麟第一人。”
【三五夜】日夜晚。南朝梁沉约《昭君辞》:“唯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唐温庭筠《南歌子》词:“月明三五夜,对芳颜。”清大健《鹤来庄赠孝隐》诗:“中林三五夜,常把蓽门开。”
【笑吟吟】微笑貌。宋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词:“夜月楼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元周文质《青杏子·元宵》曲:“堪描画,笑吟吟重把金釵插。”《水浒传》第二四回:“那怒气直钻过爪洼国去了,变作笑吟吟的脸儿。”鲁迅《呐喊·白光》:“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
【意迟迟】1.神思凝滞貌。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泪盈盈遗嘱自嗟咨,意迟迟怀恨漫寻思。”《霓裳续谱·恨锁深闺》:“恨锁深闺,懒听黄鸝声唤。却被他勾起閒愁,意迟迟无语凴阑。”2.形容心情慵懒和倦态。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倩东风扶策我这困身躯,懒设设梳云掠月,意迟迟傅粉施朱。”元马致远《耍孩儿·借马》套曲:“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
【铺眉苫眼】模作样。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一箇箇铺眉苫眼,妆些像态。”《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一个铺眉苫眼滔滔口若悬河,一个俐齿伶牙喋喋舌如干将。”亦作“铺眉搧眼”。陈衍《元诗纪事·歌颂铭谣谚谶谜杂语》:“不言不语张左丞,铺眉搧眼董参政,也待学魏徵一般俸请。”典
【裸袖揎拳】衣袖,露出拳头。形容浪荡。亦指浪荡的人。元张鸣善《水仙子·讥时》曲:“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为甚么只古里裸袖揎拳无事哏。”典
【胡言乱语】1.瞎说;胡诌。《水浒传》第四一回:“须多听两位头领哥哥的言语号令,亦不许你胡言乱语,多嘴多舌。”《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婆子家晓道什么?只管胡言乱语!”《西湖佳话·雷峰怪迹》:“你一个不学无术的方士小人,晓得些甚么?怎敢在此胡言乱语,鬼画妖符,妄言惑众。”浩然《艳阳天》第八二章:“你不要在这儿胡言乱语,侮蔑贫农。你说这话的根据在哪儿?”2.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毛泽东《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各种胡言乱语到处都有,如所谓取消边区,即是一例。”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人都要死啦,难道还要我去听他们那些胡言乱语?”
【王孙公子】泛指贵家子孙。晋葛洪《抱朴子·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綺紈之间,不知稼穡之艰难。”《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人人来买宋五嫂鱼羹喫。”《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他这个徒弟因交游甚广,认得的王孙公子极多。”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五七章:“昔日的王孙公子,达官贵人,今天都成了难民。”
【沈东阳】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沉约。沉约曾任东阳太守,故称。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七三:“未曾无兴咏,多谢沉东阳。”宋辛弃疾《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词:“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沉东阳。”汉
【金缕衣】织的衣服。南朝梁刘孝威《拟古应教》诗:“青铺緑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宋崔公度《金华神记》:“女子笑曰:‘君怯耶!’即以金缕衣置肩上,生稍安。”清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啟颜?”2.曲调名。唐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自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錡常唱此辞。”
【梨云梦】用唐王建梦见梨花云事典。元倪瓒《题孙氏<雪林小隐>》诗:“翛然忽起梨云梦,不定仍因柳絮风。”清曹寅《戏题西轩草木》诗:“飘来柳眼疑全笑,觉后梨云梦已空。”参见“梨花云”。
【春风面】比喻美丽的容貌。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宋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之四:“含章簷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鈿。”
【白头翁】白发老人。唐王昌龄《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宋陈师道《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2.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唐李白《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诗:“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宋王安石《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诗:“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东。”3.鸟名。身间青,脑上晕深团,老时头部毛变白,故名。《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宋王质《林泉结契·山友辞·白头翁》:“白头翁,白头翁,咀嚼浅紫掐深红。”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新民晚报》1990.3.20:“有一次大风雨后,我在校园的林子里捡到一只小白头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