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注释
【玉壶春】酒名。《水浒传》第三八回:“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清方文《徐月鹿水部奉使杭州遥寄》诗:“犹喜秋冬会稽去,江关判醉玉壶春。”
“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
【玉壶春】酒名。《水浒传》第三八回:“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清方文《徐月鹿水部奉使杭州遥寄》诗:“犹喜秋冬会稽去,江关判醉玉壶春。”
【一行书】谓简短的书信。亦泛指信札。南朝梁何逊《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欲寄一行书,何解三秋意。”唐岑参《玉关寄长安主簿》诗:“东去长安万里餘,故人何惜一行书。”宋陈师道《寄单州吕侍讲》诗:“遣兴觅为七字语,寻人聊代一行书。”
【皖公山】山名。又名潜山、天柱山。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北。汉武帝曾封为南岳。唐李白《江上望皖公山》诗:“奇峯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絶称人意。”亦省作“皖山”、“皖公”。宋陆游《入蜀记》卷三:“至赵屯……北望正见皖山。”清姚鼐《送陈东浦方伯自江宁移任安徽》诗:“皖公先在望,泗上且须臾。”参见“南岳”。
【乌纱帽】。东晋成帝时宫官著乌纱帢。南朝宋始有乌纱帽,直至隋代均为官服。唐初曾贵贱均用,以后各代仍多为官服。《宋书·五行志一》:“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乌纱帽》:“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詔曰:‘自今已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宋陆游《探梅》诗:“但判插破乌纱帽,莫记吹落黄金船。”《西游记》第八回附录:“小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綉毬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参阅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2.指官位;领导地位。明冯惟敏《清江引·八不用》曲:“乌纱帽,满京城日日抢,全不在贤愚上……谁是谁非不用讲。”浩然《艳阳天》第一一四章:“﹝马之悦﹞唯恐掉了乌纱帽,他肯自己把自己往大狱里头推?没那事儿!”毕方锺涛《千重浪》第十二章:“洪长岭点头道:‘来,当然来!摘了我的乌纱帽,还能摘走我干革命的这颗心?!’”
【浣纱石】“澣纱石”。石名。相传西施在其上浣纱,故名。《太平御览》卷四七引晋孔晔《会稽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於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澣纱石。”唐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存……若到天涯忆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唐张籍《寄远曲》:“浣纱石上水禽栖,江南路长春日短。”参见“浣纱溪”。典
【明光宫】1.汉宫名。《三辅黄图·甘泉宫》:“武帝求仙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汉书·元后传》:“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2.泛指宫殿。唐高适《塞下曲》:“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参见“明光”。
【广陵涛】《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后即以“广陵涛”称广陵(今扬州)曲江潮。汉时其势浩大,蔚为壮观。尔后势渐杀。唐大历后迄不见。唐李白《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因夸楚太子,便睹广陵涛。”清赵翼《庐山》诗:“广陵涛接潯阳涛,夜梦五老来相招。”参阅清汪中《述学·广陵曲江证》、清梁章鉅《<文选>旁证》。
【明窗尘】道教形容丹药的形状。言其状氤氲闪烁,如明窗空隙中日光映射的飞尘。《参同契》卷上:“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唐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髣髴明窗尘,死灰同至寂。”宋许顗《彦周诗话》:“初不晓此语,后得《李氏鍊丹法》云:‘明窗尘,丹砂妙药也。’”
【繁华子】容饰华丽的少年。《文选·阮籍<咏怀>之十二》:“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吕延济注:“繁华,喻人美盛,如春华之繁。”南朝梁沉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章》诗:“洛阳繁华子,长安轻薄儿。”唐孟浩然《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诗:“珠弹繁华子,金羈游侠人。”
【来何暮】东汉蜀郡百姓对太守廉范的颂辞,后用为赞扬地方官德政之典。唐韩愈《题合江亭寄刺使邹君》诗:“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详“来暮”。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