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注释译文

“注释译文诗人有哪些,注释译文有哪些诗人?注释译文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注释译文诗人!”

幽州会饮注释

【杜韦娘】1.唐歌女名。唐教坊用为曲名。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粧,春风一曲《杜韦娘》。”2.借指名妓。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杜韦娘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3.词牌名。宋人借唐旧曲另翻慢词,双调,一百零九字,仄韵。4.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

永叔白兔注释

【不了事】事;糊涂。《南史·蔡撙传》:“﹝武帝﹞曰:‘卿殊不了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初,斩全(施全)於市,观者甚众,中有一人,朗言曰:‘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闻者皆笑。”典
【蓬莱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山海经·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祕録并皆在焉。”清孙枝蔚《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何名西王母,何处蓬莱山。”典

临清龛注释

【碧琉璃】瑠璃”。碧绿色的琉璃。亦喻指碧绿色的光莹透明之物。唐李涉《题水月台》诗:“水似晴天天似水,两重星点碧琉璃。”宋欧阳修《浣溪沙》词:“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瑠璃滑浄无尘。”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德宗时,吴明国贡鸞蜂蜜……其色碧,贮白玉碗,表里如碧珫璃。”田汉《南归》:“那湖边草场上的草……青得跟绒毡似的。我们又叫它‘碧琉璃’。”

杂述注释

【东床佳婿】同“东床娇婿”。陈国凯《代价》:“他成了总工程师的东床佳婿以来,厂里的那些科长、主任们,对他似乎比过去客气多了。”

夜思(以下续新添诗)注释

【一尺素】。唐李商隐《夜思》诗:“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璫。”参见“尺素”。
【阳台梦】1.指男女欢会。五代李存勗《阳台梦》词:“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臺梦。”《水浒传》第六五回:“寃魂不赴阳臺梦,笑煞痴心安道全。”参见“阳臺”。2.词牌名。此调有两体,四十九字者,调见《尊前集》,五代李存勗(唐庄宗)制,因词又有“又入阳台梦”句,遂取以为名;五十七字者,调见《花草粹编》,宋解昉制,两体截然不同。

北禅院避暑联句注释

【林下风】1.同“林下风气”。宋苏轼《题王逸少帖》诗:“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明梁辰鱼《各调犯七犯玲珑·遇妓》曲:“琳宫驀地逢,翛然林下风。”冰心《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说袁小姐有林下风,无脂粉气,于是两人愈说愈投机。”2.隐居者恬淡自然的风度。清金农《题青林沟所居》诗:“鲜花活水山中路,轻箑纤絺林下风。”
【承明庐】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又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汉书·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梁阁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张铣注:“承明,謁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唐李颀《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徒言青琐闥,不爱承明庐。”清唐孙华《题顾退山太史扁舟图》诗:“暂辞承明庐,归侍扶风帐。”

新作火阁注释

【陋巷箪瓢】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因以“陋巷簞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嘆英雄何日朝闻道,盼杀我也玉堂金马,困杀我也陋巷簞瓢。”清袁枚《与程原衡书》:“僕本窶人子耳,陋巷簞瓢,何尝不惯。”

海仙歌注释

【鸾歌凤舞】《山海经·大荒南经》:“爰有歌舞之鸟,鸞鸟自歌,凤鸟自舞。”后以“鸞歌凤舞”比喻美妙的歌舞。南朝宋鲍照《代淮南王》诗之一:“紫房綵女弄明璫,鸞歌凤舞断君肠。”南朝陈张正见《神仙篇》:“鸞歌凤舞集天台,金闕银宫相向开。”
【乐未央】“长乐未央”的略语。犹言永远欢乐,欢乐不尽。汉代常用的吉祥语。当时的瓦当上多饰有“长乐未央”的文字阳纹。汉初并以“长乐”、“未央”为宫殿名。晋傅玄《相和歌·秋胡行》:“母立呼妇来,欢情乐未央。”《隋书·音乐志下》:“基同北辰久,寿共南山长。黎元鼓腹乐未央。”

重阳席上赋白菊注释

【白头翁】白发老人。唐王昌龄《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宋陈师道《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2.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唐李白《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诗:“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宋王安石《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诗:“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东。”3.鸟名。身间青,脑上晕深团,老时头部毛变白,故名。《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宋王质《林泉结契·山友辞·白头翁》:“白头翁,白头翁,咀嚼浅紫掐深红。”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新民晚报》1990.3.20:“有一次大风雨后,我在校园的林子里捡到一只小白头翁。”汉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注释

【凤凰台】1.古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臺上凤凰游,凤去臺空江自流。”王琦注:“《江南通志》:凤凰臺,在江寧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羣附,时人谓之凤凰。起臺于山,谓之凤凰臺。山曰凤臺山,里曰凤凰里。”宋刘过《题润州多景楼》诗:“一朝放浪金陵去,凤凰臺上望长安。”2.古台名。在甘肃省成县东南的凤凰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凤溪水﹞上承浊水於广业郡,南逕凤溪中,有二石双高,其形若闕,汉世有凤凰至,故谓之凤凰臺。”唐杜甫《凤凰台》诗:“亭亭凤凰臺,北对西康州。”3.指宫苑中的楼台。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臺。”唐沉佺期《寿阳王花烛》诗:“可怜桃李树,更遶凤凰臺。”参见“凤臺”。

方提干有端石砚池狭不能容不予携以归令匠者之疑其不返也书来见督以诗解嘲注释

【久假不归】1.长期借用不还。《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煨烬之餘,所存不多,诸姪辈不能谨守,又为亲戚盗去,或他人久假不归。”《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商功父正气的人,不是要存私,却也只趁着兴头,自做自主,像心像意,那里分别是你的我的,久假不归,连功父也忘其所以。”2.比喻迷途不返。《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你我若不早为之计,及至他久假不归,有个一差二错,那时就难保不被公婆道出个不字来,责备你我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