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笥并練帔,何妨托妾身

竹笥并練帔,何妨托妾身

诗句读音
竹笥并練帔平仄: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zhú sìbìng|bīngpèi
何妨托妾身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hé fáng1qiè shēn

竹笥并練帔,何妨托妾身释义

【竹笥】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后汉书·逸民传·戴良》:“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輒便许嫁,疎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南朝宋鲍照《临川王服竟还田里》诗:“道经盈竹笥,农书满尘阁。”清钮琇《觚賸续编·汤司空》:“其殁於京邸也……检其所遗,惟竹笥内俸银八两。”

【帔】《唐韻》《集韻》《韻會》披義切,音被。《說文》弘農謂帬帔也。《揚子·方言》帬,魏之閒謂之帔。《廣雅》帬也。又《玉篇》在肩背也。《釋名》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正字通》褙子也。省作背,以其覆肩背也。《南史·任昉傳》昉子西華,冬月著葛帔練裠。又《廣韻》敷羈切《集韻》攀糜切,音披。義同。又《類篇》班縻切,音悲。同襬。關東人呼裙也。

【何妨】无碍;不妨。《北史·后妃传上·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后美容仪,少言笑,年数岁,父母异之,指示诸亲曰:‘生女何妨也。若此者,实胜男。’”元张翥《瑞龙吟》词:“何妨共磯头把钓,梅边徐步。”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七》:“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省却你也记古典,我也记古典的工夫呢?”

【托】《集韻》《韻會》闥各切。同拓。見拓字註。又不托,與餺飥通。《五代史·李茂貞傳》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歐陽脩·歸田錄》唐人謂湯餠爲不托。又柈名。宋曰托子,今曰托盤。

【妾身】旧时女子谦称自己。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南朝梁江淹《古离别》诗:“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师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