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丝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

朱丝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

诗句读音
白羽吹扬慰一方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bái yǔchuī yángwèiyī fāng
朱丝鼓舞逢千载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hū sīgǔ wǔféngqiān zǎi

朱丝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释义

【白羽】1.白色羽毛。《孟子·告子上》:“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南朝宋谢惠连《雪赋》:“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2.借指白色的鸟。宋沉遘《次韵和鞠颜叔游山》:“紫鳞惊跃起,白羽倦飞还。”3.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吕氏春秋·不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鉞,勉而自为係。”《书·牧誓》作“白旄”。《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纷下蟠於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唐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

【吹扬】抬举。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凡夫不识妍蚩,为共吹扬,增长妖妄,为彼巧伪之人,虚生华誉。”宋苏轼《上监司谢礼上启》:“勉知策厉之勤,少答吹扬之赐。”明无名氏《四贤记·迁擢》:“仰荷吹扬,谬膺新命。”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唐十在》:“摧挫英雄,吹扬佞媚。”2.犹飞扬。宋曾巩《仁风厅》诗:“朱絃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埤雅·释草》:“《尔雅》曰‘苇丑芀’,言其华皆有芀秀,今风輒吹扬如雪,其聚於地如絮也。”

【慰】《集韻》同。zdic.net漢典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

【朱丝】红色的丝绳。《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侯伐齐,将济河,献子以朱丝繫玉二瑴而祷。”《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芻狗,若为土龙以求雨。”章炳麟《驳神我宪政说》:“今假众乐之言,以文饰其帝国主义,是犹借兼士之名,以文饰其兼併主义,墨孟有知,必縈以朱丝,攻以雷鼓无疑也。”2.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唐刘禹锡《调瑟词》:“朱丝二十五,闕一不成曲。”清唐孙华《种树》诗:“珍材伐琴瑟,清音发朱丝。”3.借指琴瑟。唐元孚《送李四校书》诗:“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宋苏轼《渚宫》诗:“緑窗朱户春昼闭,想

【鼓舞】1.击鼓跳舞。《晏子春秋·外篇下一》:“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汉应劭《<风俗通>序》:“故言语歌謳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2.古时常用以祭神。《史记·孝武本纪》:“民閒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南史·后妃传下·后主张贵妃》:“置淫祀於宫中,聚诸女巫使之鼓舞。”宋苏轼《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次韵答之》:“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3.手足舞动。表示欢欣。《孔子家语·辨政》:“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此为心悲者,虽谈

【逢】《唐韻》《集韻》《韻會》符容切,音縫。《說文》遇也。从辵,峯省聲。《正韻》値也。《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書·洪範》子孫其逢吉。又《正韻》迎也。《揚子·方言》逢、迎,逆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又逆也。《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又大也。《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衣掖下寬大也。又閼逢,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又與縫通。《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註》縫,或爲逢。又有逢,國名。《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註》逢伯陵,殷諸

【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唐韩愈《歧山下》诗:“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清昭槤《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纯皇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