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文有崔李,郁郁为朝德

主文有崔李,郁郁为朝德

诗句读音
郁郁为朝德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yù yùwéi|wèizhāo|cháodé
郁郁为朝德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yù yùwéi|wèizhāo|cháodé
主文有崔李平仄:仄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zhǔ wényǒu|yòucuīlǐ

主文有崔李,郁郁为朝德释义

【郁郁】文采盛貌。《论语·八佾》:“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邢昺疏:“郁郁,文章貌。”汉扬雄《剧秦美新》:“郁郁乎焕哉,天下之事盛矣。”唐罗让《梢云》诗:“梢梢含树彩,郁郁动霞文。”2.美好。《魏书·高允传》:“使先王之道,光演於明时;郁郁之音,流闻於四海。”明杨慎《戏作破蚊阵露布》:“胄系孑孑,敢偷郁郁佳名;捷寔茸茸,擅据阁阁要地。”3.香气浓盛貌。《楚辞·九章·思美人》:“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后汉书·冯衍传下》:“光扈扈而煬燿兮,纷郁郁而畅美。”李贤注:“郁郁,香气也。”4.仪态端庄盛美

【朝】〔古文〕晁《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陟遙切,音昭。《說文》旦也。从倝舟聲。《爾雅·釋詁》朝,早也。《詩·鄘風》崇朝其雨。《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又朝鮮,國名。又姓。《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又《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音潮。《爾雅·釋言》陪朝也。《註》臣見君曰朝。《書·舜典》羣后四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疏》凡天子三朝:其一

【德】《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登入聲。《廣韻》德行也。《集韻》德行之得也。《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又《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又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

【郁郁】文采盛貌。《论语·八佾》:“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邢昺疏:“郁郁,文章貌。”汉扬雄《剧秦美新》:“郁郁乎焕哉,天下之事盛矣。”唐罗让《梢云》诗:“梢梢含树彩,郁郁动霞文。”2.美好。《魏书·高允传》:“使先王之道,光演於明时;郁郁之音,流闻於四海。”明杨慎《戏作破蚊阵露布》:“胄系孑孑,敢偷郁郁佳名;捷寔茸茸,擅据阁阁要地。”3.香气浓盛貌。《楚辞·九章·思美人》:“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后汉书·冯衍传下》:“光扈扈而煬燿兮,纷郁郁而畅美。”李贤注:“郁郁,香气也。”4.仪态端庄盛美

【朝】〔古文〕晁《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陟遙切,音昭。《說文》旦也。从倝舟聲。《爾雅·釋詁》朝,早也。《詩·鄘風》崇朝其雨。《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又朝鮮,國名。又姓。《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又《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音潮。《爾雅·釋言》陪朝也。《註》臣見君曰朝。《書·舜典》羣后四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疏》凡天子三朝:其一

【德】《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登入聲。《廣韻》德行也。《集韻》德行之得也。《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又《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又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

【主文】1.指史官。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轩辕之世,史有仓頡。主文之职,其来久矣。”2.主持考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通榜》:“贞元十八年,权德舆主文。”3.用以称主考官。唐黄滔《翰林薛舍人启》:“滔伏以十一日纔除主文。”宋吴自牧《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如卷子考中,发过别房覆考,如称众意,方呈主文。”4.掌管文书;撰拟文稿。《红楼梦》第十五回:“﹝旺儿﹞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託贾璉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凭那些六房书办胡乱主文,文书十件上去,倒有九件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崔】《廣韻》昨回切《集韻》《韻會》徂回切《正韻》遵綏切,音摧。《說文》高大也。《廣韻》崔嵬也。《詩·齊風》南山崔崔。《註》高大貌。《何晏·景福殿賦》高甍崔嵬。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回切,音催。齊邑名。濟南東朝陽縣有崔城。又姓。《廣韻》齊丁公之子,食采於崔,因以爲氏。 《集韻》或作磪崒隹。

【李】〔古文〕杍《唐韻》《正韻》良以切《集韻》兩耳切《韻會》良士切,音里。《說文》果名。《素問》東方木也。《爾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難老,雖枝枯,子亦不細,其品處桃上。《詩·小雅》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又《韻會》世薦士謂之桃李。《劉向·說苑》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實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謂狄仁傑,桃李皆在公門,正用此事。又《博雅》行李,關驛也。又與理通。《左傳·僖十三年》行李之往來。《周語》行李以節逆之。《泊宅編》李理義通,人將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又星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