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

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

诗句读音
玉柱连连影相似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yù zhùlián liányǐngxiāng sì
朱弦一一声不同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zhū xiányī yīshēngbù|fǒutóng|tòng

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释义

【玉柱】1.石柱的美称。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宋王仲旉《南都赋》:“金铺绚日,玉柱凌烟。”明李梦阳《秋怀》诗:“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筝等弦乐器。《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觴而谁御,横玉柱而霑軾。”李善注:“琴有柱,以玉为之。”唐杨巨源《雪中听筝》诗:“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南唐冯延巳《蝶恋花》词:“谁把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清汪懋麟《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韵》:“朱弦调玉柱,铁拨转檀槽。”3.指额上隆起的筋肉。《隋书·

【连连】1.接连不断。《庄子·骈拇》:“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閒为哉!”成玄英疏:“连连,犹接续也。”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连连作揖。”茅盾《林家铺子》二:“那朱三太连连摇手,就在铺面里的一张椅子上坐了。”2.犹涟涟。《全唐诗》卷八六二载《醉吟》:“一旦形羸又髮白,旧游空使泪连连。”《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珠泪连连怨復嗟,一种为人面貌差。”

【影】《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英上聲。《廣韻》形影。《集韻》物之隂影也。《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廣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从葛洪字,甚爲失

【相似】相类;相像。《易·繫辞上》:“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南朝梁萧统《采莲曲》:“桂楫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清李渔《意中缘·名逋》:“只要画得有几分相似,就不十分到家,我和你指点一指点,改正一改正,也就可以充得去了。”老舍《赶集·黑白李》:“其实他俩的脸都很白,而且长得极相似。”

【朱弦】“朱絃”。1.用熟丝制的琴弦。《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唱而三叹也。县一鐘,尚拊之膈,朱絃而通越也。”《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郑玄注:“朱弦,练朱絃。练则声浊。”孔颖达疏:“案《虞书》传云: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大瑟练弦。此云朱弦者,明练之可知也。云练则声浊者,不练则体劲而声清,练则丝熟而弦浊。”2.泛指琴瑟类弦乐器。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清尊浮緑醑,雅曲韵朱弦。”宋陆游《千峰榭宴坐》诗:“朱弦静按新传谱,黄卷闲披累译书。”清孙枝蔚《赠和州杨仲延》诗:“刺史来歷

【一一】1.逐一;一个一个地。《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説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晋陶潜《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嘆惋。”宋苏轼《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老舍《四世同堂》第一部十四:“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2.完全。《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汉郑玄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孔颖达疏:“谓两字作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