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简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
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
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
三十一年归里,专事著述。
朱彝尊作文、考据都擅长。
诗歌工整雅健,与当时王士禛南北齐名。
以他为代表的浙派词(一称浙西派)和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在词坛并峙称雄。
他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朱彝尊论词重「醇雅」,讲究寄托。
但他又以为诗词有别,词宜于宴乐嬉逸,歌咏太平,这对浙派词人和他自己的作品都起了不良影响。
朱彝尊的词现存500多首,风格清雅疏宕。
但过分追求技巧,讲究声律,偏重词句琢磨,作品虽多,题材仍不免狭窄。
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
朱彝尊相关资料
朱彝尊,字锡鬯,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明朝大学士朱国祚曾孙。天赋异常,读书过目不忘。家里贫穷,四方游学,向南越过岭南,向北到达云朔地区(山西北部靠近内蒙地区,辽有代北云朔诏讨司,后改云内州,辖境约相当于今内蒙固阳县、土右旗、土左旗一带,治所在柔服,今土左旗西北,领柔服、宁仁两县),向东到达大海,登到和陆地相连的之罘岛(在今山东烟台),游历浙江瓯江流域地区。… 详细介绍
精于金石文史,游大江南北,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经瓯越,所至丛祠荒冢,破炉残碑之文,无不搜剔考证,与史传参校异同。家富藏书,通籍之后,所藏益富,曾收李延昰藏书50柜,2 500卷,达到藏书3 000余卷,后又收项氏“万卷楼”残帙,又到曹溶、徐乾学家,借其藏书传抄,其藏书所好愈笃。又借抄于宛平孙氏、无锡秦氏、昆山徐氏、晋江黄氏、钱唐龚氏等诸家旧藏,合计先后所得自… 详细介绍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词推崇姜夔。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著述甚丰,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词综》、《明诗综》等。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 详细介绍
朱彝尊墓在嘉兴塘汇乡百花庄村,今已不存。其故居曝书亭在今王店镇广平路南端,占地6500平方米,系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彝尊的热门古诗
【鸳鸯湖棹歌】
穆湖莲叶小于钱,
卧柳虽多不碍船。
两岸新苗才过雨,
夕阳沟水响溪田。
【度大庾岭】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仁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
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
小簟轻衾各自寒。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 28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