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斧谁尔为,黑白大分别
子斧谁尔为,黑白大分别释义
【黑白】黑色和白色。《墨子·天志中》:“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唐白居易《时世妆》诗:“妍蚩黑白失本态,粧成尽似含悲啼。”茅盾《子夜》十三:“那草棚里并没点灯,可是邻家的灯光从破坏的泥墙洞里射过来,也还隐约分别得出黑白。”2.比喻是非、善恶。汉东方朔《七谏·怨世》:“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父母远去,一家十餘口,俱託胡郎经纪,若不从去,恐长舌妇造黑白也。”老舍《四世同堂》三十:“认真的说,瑞宣的心里有许多界划不甚清,黑白不甚明的线儿。”3.僧
【大】〔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正韻》度柰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又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又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又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又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
【分别】1.区别;分辨。《荀子·王制》:“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汉王充《论衡·程材》:“虽孔墨之材,不能分别。”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公首更詔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餘人。”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当理而无私心,当理与无私心,如何分别?”鲁迅《野草·狗的驳诘》:“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2.分头;各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郎中令石建为上分别言两人事。”《后汉书·袁安传》:“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餘家。”元耶律铸《日将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斧】《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斫也。《釋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廣韻》神農作斤斧陶冶。《易·旅卦》得其資斧。《註》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詩·豳風》旣破我斧。《傳》隋銎曰斧。又凡以斧斫物,亦曰斧。《古詩·苦寒歌》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註》天寒水凍,故斫氷作粥也。又仙名。《左思·蜀都賦》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註》列仙服丹砂不死也。又《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
【谁】《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
【尔】《唐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音邇。《說文》麗爾,猶靡麗也。本作。从冂从,其孔,尒聲。此與爽同意。又《玉篇》爾,汝也。《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又《禮·檀弓》爾毋從從爾。爾毋扈扈爾。《註》爾,語助。《廣韻》尒義與爾同。詞之必然也。又譍詞。《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諾諾復爾爾。《世說》聊復爾耳。又同邇。《詩·大雅》戚戚兄弟,莫遠具爾。《箋》爾,謂進之也。《疏》邇是近義,謂揖而進之。《儀禮·少牢饋食禮》上佐食爾上敦黍于筵上右之。《註》爾,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