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诗句 | 读音 |
---|---|
子规啼月小楼西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二齊 拼音: zǐ guītíyuè xiǎolóuxī |
玉钩罗幕 | 平仄:仄 平 平 仄 拼音: yù gōuluó mù |
惆怅暮烟垂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chóu chàngmù yānchuí |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释义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唐杜甫《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宋陈亮《水龙吟》词:“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水浒传》第三七回:“枝上子规啼夜月,园中粉蝶宿花丛。”鲁迅《无题》诗:“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啼】〔古文〕謕《說文》同嗁。《禮·喪大記》主人啼。《穀梁傳·僖十年》麗姬下堂而啼。
【月小】指旧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竹书纪年》卷上:“﹝尧﹞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2.指公历只有三十天的月份。公历每年四、六、九、十一这四个月为小月,均三十天;二月平年二十八天,闰年二十九天。参见“月大”。汉
【西】〔古文〕《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又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又《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
【玉钩】1.玉制的挂钩。亦为挂钩的美称。《楚辞·招魂》“挂曲琼些”汉王逸注:“曲琼,玉钩也……雕饰玉钩,以悬衣物也。”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词:“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锁重楼。”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珠帘簌,玉鉤弯,纱窗静,緑闺闲。”清秋瑾《风雨口号》:“啣泥燕子多情甚,小语依依傍玉钩。”2.喻新月。南朝宋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琐窓。”唐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诗:“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宋张元干《花心动·七夕》词:“断云却送轻雷去,疎林外,玉鉤微吐。”明无名氏《还带记·二郎诮
【罗幕】丝罗帐幕。《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邃宇列綺窻,兰室接罗幕。”张铣注:“罗幕即罗帐。”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宋晏殊《蝶恋花》词:“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楚辞·九辩》:“廓落兮,羇旅而无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怜。”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悵而独悲。”唐韦瓘《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宋苏轼《梦中绝句》:“落英满地君不见,惆悵春光又一年。”明陆采《怀香记·缄书愈疾》:“心惆悵,把佳期翻为灾瘴。”巴金《春》十五:“他惆怅地在觉民的窗下徘徊一阵,觉得没有趣味,一个人寂寞地走了。”2.惊叹。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僕皆惆悵。”仇兆鳌注引申涵光曰:“‘圉人太僕皆惆悵’,讶
【暮烟】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南朝梁何逊《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唐王昌龄《留别郭八》诗:“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前蜀韦庄《夜景》诗:“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擣暮烟。”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靖,暮烟四合矣。”见“暮烟”。
【垂】〔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