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脾为约,医言脉太玄

自觉脾为约,医言脉太玄

诗句读音
医言脉太玄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yīyán màitài xuán
自觉脾为约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zì juépíwéi|wèiyuē|yāo

自觉脾为约,医言脉太玄释义

【医】《唐韻》《正韻》于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音翳。《說文》盛弓弩矢器。从匸,从矢亦聲。《齊語》兵不解医。又《玉篇》所以蔽矢也。或作翳。(醫)《唐韻》《韻會》於其切《正韻》於宜切,音翳。《說文》治病工也。《禮·曲禮》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史記·扁鵲傳》爲醫或在齊,或在趙。又官名。《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註醫師,衆醫之長也。《後漢·百官志》太醫令一人六百石。《註》掌諸醫。又蟲名。《崔豹·古今注》蝘蜓,一名蛇醫。又《集韻》或作毉。《後漢·郭玉傳》毉之爲言意也。又《集韻》《正韻》隱綺切,音

【言脉】1.谓诊脉以治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2.犹言路。指向朝廷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夫当人言汹汹,所幸众言纷纷,古今所恃以立国於天地间者,独有此一脉。言脉犹活,国脉其有瘳乎!”

【太玄】理。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五:“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张昭汉《甲寅春西湖小麦岭吊吴子一粟墓》诗:“神与太玄合,浩气摇江峦。”

【自觉】1.自己感觉到;自己意识到。《孔子家语·致思》:“吾有三失,晚不自觉。”《东观汉记·李通传》:“出门顾见车,方自觉,乃止。”唐杜甫《复愁》诗之十一:“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治女子》:“自觉奔波殆极,就榻憩坐。”2.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郭沫若《<新儿女英雄传>序》:“只要你有自觉,求进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脾】《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陴。《說文》土藏也。《徐曰》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白虎通》脾之爲言裨也。《韻會》文子曰:脾爲風。《淮南子·精神訓》脾爲雷。《釋名》脾,裨也。在胃下。脾助胃氣,主化穀也。《禮·月令》孟春之月,祭先脾。又可爲殽。《詩·大雅》嘉殽脾臄。《禮·內則》兔爲宛脾。《註》宛脾,聶而切之。又《鴇奧鹿胃註》鴇奧,脾肶也。《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蠃醢,脾析麤醢,蜃蚳醢,豚拍魚醢。《註》脾析,牛百葉也。又《博雅》止也。《揚子·方言》鋪脾,止也。《註》義

【约】《廣韻》於略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却切,音葯。《說文》纏束也。《詩·小雅》約之閣閣。《傳》約,束也。又《周禮·春官·大史》凡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有約劑者藏焉。《註》約劑,要盟之載辭。《禮·曲禮》約信曰誓。《疏》共相約束,以爲信也。又《禮·坊記》君子約言。《疏》謂省約其言也。又《論語》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禮·坊記》小人貧斯約。《註》約猶窮也。又《論語》以約失之者,鮮矣。《何晏註》儉約無憂患。又《戰國策》蘇代約燕王曰。《註》約,止也。又《莊子·逍遙遊》淖約若處子。《音義》淖約,柔弱貌。又《荀子·勸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