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可致逍遥,无妨阅经史

自可致逍遥,无妨阅经史

诗句读音
自可致逍遥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zì kězhìxiāo yáo
无妨阅经史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wú fángyuèjīngshǐ

自可致逍遥,无妨阅经史释义

【自可】可以;自然可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宋叶适《寄吕巽伯换酒亭》诗:“瑯琊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2.犹自许。唐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许汴之间,寡言自可,不与人交,众推以为鉅人长者。”

【致】《廣韻》《集韻》陟利切,音躓。《說文》送詣也。《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致女。《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致。《註》詳書其多寡之數,致之于人也。又招致也。《楊升庵外集》致有取意。《易·繫辭》備物致用。《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註》致,猶會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下劑爲率。又納也。《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註》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廢絕,致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逍遥】亦作“逍摇”。1.徜徉;缓步行走貌。《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姜亮夫校注:“逍遥即游之义。”《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刘良注:“逍遥,行貌。”《南史·袁粲传》:“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意得,悠然忘反。”杨朔《孤儿行》:“我正在街上漫步逍遥,忽然有只小手拉住我的衣角,眉开眼笑地仰着小脸蛋儿。”2.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成玄英疏:“逍遥,自得之称。”《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聊逍摇兮遨嬉

【无妨】没有祸害;没有妨害。《楚辞·招魂》:“归反故室,敬而无妨些。”王逸注:“妨,害也。”朱熹集注:“言君魂归反所居故室,子孙承事恭敬,长无祸害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高宗﹞即时眼明,云:‘诸苦悉去,殊无妨也。’”2.不妨;没有关系。唐司空图《争名》诗:“只此共栖尘外境,无妨亦恋好文时。”宋孙光宪《杂曲歌辞·杨柳枝》:“根柢虽然傍浊河,无妨终日近笙歌。”《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道:‘兄妹之间,有何嫌疑,儘説无妨!’”草明《乘风破浪》四:“不过,有些事也不要大惊小怪,百花齐放嘛,有些具体

【经】〔古文〕坕《唐韻》《廣韻》古靈切《集韻》《韻會》《正韻》堅靈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又《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又《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又《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又《禮·月

【史】〔古文〕《唐韻》疎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音使。《說文》記事者也。《玉篇》掌書之官也。《世本》黃帝始立史官,倉頡沮誦居其職。《書·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蘇公,式敬爾繇獄,以長我王國。《詩·小雅》旣立之監,或佐之史。《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又《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又《周禮·天官·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按《周禮》凡官屬皆有府史。又《周禮·天官》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外史掌書外令。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