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满九族散,匪骄百善寻
自满九族散,匪骄百善寻释义
【匪】《唐韻》《集韻》《韻會》府尾切《正韻》甫尾切,非上聲。《說文》匪如篋。《玉篇》竹器方曰匪。《廣韻》器如竹篋。今从竹爲筐篚字。又《說文》一曰非也。《易·屯卦》匪媾。又《周禮·冬官考工記》且其匪色。《註》匪采,貌也。又《集韻》《正韻》芳微切,音霏。《禮·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註》行而有文也。又《集韻》同騑。騑騑,馬行不止貌。又《正韻》敷文切,音分。《周禮·天官·大宰》八曰匪頒之式。《註》匪,分也,謂分賜羣臣也。《地官·廩人》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骄】《唐韻》舉喬切《集韻》《韻會》居妖切,音嬌。《說文》馬高六尺爲驕。《玉篇》壯貌。又野馬也。又馬逸不受控制也。又《正字通》恣也,自矜也。《書·周官》位不期驕。《詩·小雅》驕人好好,勞人草草。又或作喬。《禮·樂記》齊音敖辟喬志。《註》喬音驕。又《集韻》嬌廟切,音撟。驕驁,馬行貌。又縱恣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低卬夭蟜据以驕驁兮。《註》椐,直項也。驕驁,縱恣也。驕音居召反。又《五音集韻》居夭切,音矯。僨驕不可禁之勢。《莊子·在宥篇》僨驕而不可係者,其惟人心乎。《音義》驕如字。又居表反。又《集韻》虛嬌切《正韻》吁
【百善】各种好事。《吕氏春秋·孝行》:“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孔子家语·五仪》:“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茅盾《子夜》一:“﹝吴老太爷﹞心里专念着文昌帝君的‘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诰诫,这矛盾是很自然的了。”
【自满】自以为满足。《书·仲虺之诰》:“志自满,九族乃离。”《孔子家语·六本》:“夏桀、昆吾自满而极,亢意而不节,斩刈黎民如草芥焉。”宋叶适《故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外侃乐而中伉简,於其鉅儒名人,虽无不敬爱,然犹不自满。”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2.自然充盈;自然完整。宋王銍《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诗:“清香自满不因风,玉色素高非鬪雪。”明刘基《帝台春》词:“门对远山,山带斜阳,葱蘢相属,明月今宵已自满,又争奈素娥幽独
【九族】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见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引夏侯欧阳等说。《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唐王昌龄《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楚囚,深谿寂寞絃苦幽。”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何香凝《我的回忆》:“当时革命叫做‘造反’,被清政府知道,是会诛连九族的。”
【散】〔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又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