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陌芳尘,烟缕收寒,雨丝过云

紫陌芳尘,烟缕收寒,雨丝过云

诗句读音
雨丝过云平仄: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文
拼音: yǔ sīguò|guo|guōyún
烟缕收寒平仄: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 yān lǚshōuhán
紫陌芳尘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zǐ mòfāng chén

紫陌芳尘,烟缕收寒,雨丝过云释义

【雨丝】如丝的细雨。唐皮日休陆龟蒙《独在开元寺避暑颇怀鲁望因飞笔联句》:“筠簟临杉穗,纱巾透雨丝。”元马祖常《古乐府》:“天上云片谁剪裁,空中雨丝谁织来。”清陈维崧《河渎神·题秦邮露筋祠》词:“漠漠雨丝飘碧瓦,人在女郎祠下。”巴金《发的故事·雨》:“我的眼光透过玻璃望出去,只看见模糊的一片雨丝。”

【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又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又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又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又卦名。易大過,小過。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又過所也。《釋名》過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又云云:衆語也

【烟缕】亦作“烟缕”。1.袅袅上升的细长烟气。五代王周《道院》诗:“谁知是官府,烟缕满炉沉。”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阿兴又狠狠地吸起烟来,默默地望着烟缕沉思起来。”2.指柳条。南唐李中《途中柳》诗:“无人折烟缕,落日拂溪桥。”参见“烟柳”。

【收】〔古文〕《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音荍。《說文》捕也。《五經文字》作収,訛。《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傳》收,拘收也。又《詩·周頌》我其收之。《傳》收,聚也。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註》收,取也。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註》收,猶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朱傳》振,收也。又車軫也。《詩·秦風》小戎俴收。《傳》收,軫也。又夏冠名。《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寒】〔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

【紫陌】道路。汉王粲《羽猎赋》:“济漳浦而横阵,倚紫陌而竝征。”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清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緑簔泛雨船双桨,紫陌看花杖百钱。”

【芳尘】花。晋庾阐《杨都赋》:“结芳尘於綺疏。”南朝宋谢庄《月赋》:“緑苔生阁,芳尘凝榭。”唐司空曙《送高胜重谒曹王》诗:“想君登旧榭,重喜扫芳尘。”《乐府群玉·赵文宝<朝天子·送春>》:“堤上芳尘,桥边飞絮,树头红一片无。”2.指美好的风气、声誉。《宋书·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於前,贾谊、相如振芳尘於后。”唐韦应物《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诗:“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3.指名贤的踪迹。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梦得而后,唯天分高朗者,能步其芳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