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盘旋分月仗,庭芜尽去平如掌
诗句 | 读音 |
---|---|
紫气盘旋分月仗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ǐ qìpán xuánfēn|fènyuè zhàng |
庭芜尽去平如掌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六養 拼音: tíng wújìn|jǐnqùpíngrúzhǎng |
紫气盘旋分月仗,庭芜尽去平如掌释义
【紫气】1.紫色云气。古代以为祥瑞之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南史·后妃传下·梁武帝丁贵嫔》:“贵嬪生於樊城,初产有神光之异,紫气满室。”明梁辰鱼《浣纱记·治定》:“烟霞高捧,看鬱鬱稽山紫气浓。喜逢一统,车书尽同。”2.旧时以为宝物的光气。《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寳剑之精,上彻於天耳。’”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剑》诗:“白光
【盘旋】1.指仪节中遵照一定程式的回旋进退。《淮南子·氾论训》:“夫絃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修礼。”晋葛洪《抱朴子·讥惑》:“上帝悼混然之甚陋……制礼数以异等威之品,教以盘旋,训以揖让。”2.形容手舞足蹈。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宣忠寺》:“值荣与上党王天穆博戯,徽脱荣帽,懽舞盘旋。”《北史·尒朱荣传》:“每见天子射中,輒自起舞叫,将相卿士,悉皆盘旋。”3.打转;旋转。唐黄滔《白日上升赋》:“有烟霞兮蓊鬱数处,有鸞凤兮盘旋半空。”元袁桷《舟中杂咏》之十:“鸕鷀漾晴空,意态极楚楚……盘旋傲飞鸿,清远敌凡羽。”清蒲
【分】《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又《增韻》裂也,判也。又《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又《玉篇》隔也。又《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又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又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又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又《唐韻》扶問切
【月仗】见“月杖”。
【庭芜】生的草。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唐白居易《春日闲居》诗:“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緑。”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平】〔古文〕《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又《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又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又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又治
【掌】〔古文〕《唐韻》諸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兩切,章上聲。《說文》手中也。《增韻》手心也,謂指本也。《論語》指其掌。《禮·中庸》治國其如示諸掌乎。《註》示讀如寘。《疏》如置物掌中也。又職掌,主也。《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禮·樂記》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又鞅掌,失容也。《詩·小雅》或王事鞅掌。《箋》鞅,猶荷也。掌,謂捧之也。負荷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疏》言事煩,不暇爲容儀也。又姓。晉琅邪掌同,前凉燉煌掌據。又《本》《草》水蛭。一名至掌。《爾雅·釋蟲》蛭蝚,至掌。 《正字通》古作。覆手爲爪,反爪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