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善堂中三十载,旧人多是凋零
| 诗句 | 读音 |
|---|---|
| 资善堂中三十载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zīshàn táng1|4sān shízǎi|zài |
| 旧人多是凋零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iù rénduōshìdiāo líng |
资善堂中三十载,旧人多是凋零释义
【资】《唐韻》卽夷切《集韻》《韻會》《正韻》津私切,音咨。《說文》貨也。《易·旅卦》旅卽次,懷其資。《註》必獲次舍,懷來資貨。又《易·乾卦》萬物資始。《釋文》資,取也。又《儀禮·聘禮》問歲月之資。《註》資,行用也。又《五經文字》齎,與資同。《儀禮·少牢饋食禮》資黍于羊俎兩端。《註》資,猶減也。今文資作齎。又與咨同。《禮·緇衣》民惟曰怨資。《尚書》作咨。又姓。《玉海》資氏。《留·風俗傳》黃帝之後。《四明志》會稽有資氏。又《集韻》資四切。與恣同。秦刻石文恣作資。
【善堂】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清冯桂芬《收贫民议》:“今江浙等省颇有善堂、义学、义庄之设。”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香港澳门,从前恒有积产之家,恐其子孙浪费,而以家产托之善堂管理,将其入息半数,捐入善堂,留其半以遗子孙。”郁达夫《出奔》:“董玉林向城里的善堂去领了一笔款来之后,就雇工动手作了十几具棺木,寄放在董氏的家庙里待施。”汉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三十】。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唐崔灝《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3.指三十年。唐权德舆《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载】〔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作代切,音再。《說文》乗也。《易·大有》大車以載。又承也,勝也。《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載物。又事也。《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註》言奮起其功,以廣帝堯之事也。又始也。與哉通。《詩·豳風》春曰載陽。《孟子》湯始征,自葛載。又則也,助語辭。《詩·周頌》載戢干戈,載櫜弓矢。又成也。《書·益稷》乃賡載歌。《註》賡,續也。續歌以成其義也。又行也。《書·臯陶謨》載采采。《註》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又滿也。《詩·大雅》厥聲載路。又記載也。《書·洛誥》丕視功載。《註》視羣臣有
【旧人】1.谓年高德劭的旧臣。《书·盘庚上》:“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孔传:“先王谋任久老成人共治其政。”明张居正《请乞优礼耆硕以光圣治疏》:“如蒙皇上俯念阶为先朝元辅,当代旧人,特勅该部查照嘉靖年间事例,差行人一员賫勅前去存问,仍量加赏賚,用示优崇。”2.久于其位的人;原有的人员。唐张九龄《敕四镇节度使王斛斯书》:“卿彼诸将,皆是旧人,既諳山川,又能料敌。”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周丞相子充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3.旧交;故人。汉王充《论衡·问孔》:“孔子重賻旧人
【多】〔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凋零】1.零落。多指草木花叶。《素问·五常政大论》:“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南朝梁范缜《神灭论》:“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也。”宋王易简《齐天乐·蝉》词:“怕寒叶凋零,蜕痕尘土。”元王翰《题败荷》诗:“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杨朔《风暴》:“庄稼倒了,草木凋零了,每个村庄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2.形容事物衰败或耗减。唐罗隐《送汝州李中丞十二韵》:“一兇虽剪灭,数县尚凋零。”宋欧阳修《相度併县牒》:“地居僻远,户口凋零。”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折:“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