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
| 诗句 | 读音 |
|---|---|
| 自是春心撩乱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zì shìchūn xīnliáo luàn |
| 非干春梦无凭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fēigān|gànchūn mèngwú píng |
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释义
【自是】自以为是。《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吕氏春秋·察今》:“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唐韩愈《伯夷颂》:“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清孙嘉淦《三习一弊疏》:“骄泰即自是之谓也。”2.自然是;原来是。唐杜甫《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唐李商隐《咸阳》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宋陆游《读近人诗》诗:“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董必武《吊赵一曼烈士》诗:“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3.从此。《国语·周语上》:“自是荒服者不至。”《史记·儒林列传》:“自是之后
【春心】所引发的意兴或情怀。《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清姚鼐《赠郭昆甫助教》诗:“三月春心寄鸣雁,南来飞过岳阳楼。”2.指男女之间相思爱慕的情怀。南朝梁元帝《春别应令》诗之一:“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正寅看见赛儿尖鬆鬆雪白一双手,春心摇荡。”《花月痕》第七回:“牢锁春心荳蔻梢,可人还似不胜娇。”
【撩乱】;杂乱。唐韦应物《答重阳》诗:“坐使惊霜鬢,撩乱已如蓬。”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仔细把鶯鶯偷看,早教措大心撩乱。”《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了,只乐得眼花儿撩乱,心花儿怒发。”2.缤纷。宋王安石《渔家傲》词之一:“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3.搅乱,扰乱。冰心《寄小读者》六:“我今日心厌凄恋的言词,再不说什么话来撩乱你们简单的意绪。”叶紫《电网外》四:“亲热的呼声,撩乱了王伯伯的视听。”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干】《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音竿。《說文》干,犯也。《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晉書·衞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又《爾雅·釋言》干,求也。《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論語》子張學干祿。又盾也。《揚子·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盾支〉,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詩·大雅》干戈戚揚。又司干,官名。《周禮·春官》司干掌舞器。又《爾雅·釋言》干,扞也。《註》相扞衞。《疏》孫炎曰:干盾,自蔽扞。《詩·周南》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爲扞蔽如盾,爲
【春梦】春天的梦。唐沉佺期《杂诗》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诗:“好借月魂来映烛,恐随春梦去飞扬。”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如愿》:“昨夜,何大妈做了许多梦,一个接一个,真是春梦婆娑。”2.喻易逝的荣华和无常的世事。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胡怀琛《中央公园》诗:“金瓦琼楼旧帝乡,当年春梦付残阳。”巴金《关于<家>》:“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渺茫的春梦。”典
【无凭】。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王洙集注:“不挟贵也。”2.没有凭据。唐韩偓《幽窗》诗:“无凭諳鹊语,犹得暂心宽。”宋晏几道《鹧鸪天》词:“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