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绶金章朝路险,青蓑箬笠沧溟浩
诗句 | 读音 |
---|---|
青蓑箬笠沧溟浩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二晧 拼音: qīngsuōruò lìcāng mínghào |
紫绶金章朝路险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ǐ shòujīn zhāngcháo lùxiǎn |
紫绶金章朝路险,青蓑箬笠沧溟浩释义
【青】〔古文〕寈《唐韻》《集韻》《韻會》倉經切,音鶄。《說文》東方色也。《釋名》靑,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書·禹貢》厥土靑黎。《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又神名。《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又州名。《書·禹貢》海岱惟靑州。又鳥名。《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註》靑,靑雀,水鳥。又木名。《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又《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出羅浮山記。又果名。靑子,橄欖也。《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又藥名。《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
【蓑】〔古文〕《唐韻》蘇和切,音莎。《玉篇》草衣也。《詩·小雅》何蓑何笠。《傳》蓑所以備雨。又《韻會》覆也。《公羊傳·定元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註》不以蓑苫城也。又《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山海經註》蓑,辟雨之衣也,音催。又《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張衡·南都賦》敷華蘂之蓑蓑。又蘇煎切,音暹。《郭璞·山海經贊》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毛如披蓑。
【箬笠】竹叶及篾编成的宽边帽。《红楼梦》第四五回:“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许杰《邻居》四:“在风雨潇潇中,他拿着一支钝凿,没有箬笠,更没有蓑衣,出着头,在雨下淋到酒店。”汉
【沧溟】。《汉武帝内传》:“诸仙玉女,聚居沧溟。”唐元稹《侠客行》:“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清谭嗣同《报贝元徵》:“一泛沧溟,即晕眩呕噦,不能行立。”赵朴初《忆江南》词之八:“青藏雪,到此出沧溟。”2.苍天,高远幽深的天空。元郑光祖《周公摄政》第一折:“天地为盟,上有沧溟。”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边城尘土暗沧溟,勒石燕然未有人。”清陈梦雷《登屴崱峰》诗之二:“泉归洞壑声闻静,天入沧溟法界空。”
【浩】《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戸老切《韻會》合老切,音晧。大水貌。《書·堯典》浩浩滔天。又饒也。《禮·王制》用有餘曰浩。又《集韻》古老切,音杲。以水泲酒曰浩。又姓。漢靑州刺史浩賞。又居號切,音誥。水名。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浩亹,漢縣名,屬金城郡。《前漢·地理志》浩亹水,在西塞外,東至允吾,入湟水。《註》浩亹,音合門。漢典考證:〔《書·舜典》浩浩滔天。〕 謹照原書舜典改堯典。 考證:〔《書·舜典》浩浩滔天。〕 謹照原書舜典改堯典。
【紫绶】1.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唐李白《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綬不挂身。”明何景明《送顾汝成》诗:“十年垂紫綬,万里为苍生。”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黄冠紫綬都如梦,红树青霜饯此行。”2.即紫薇。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綬花。”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紫薇》:“紫綬花,按谓紫薇也。”参见“紫微”。
【金章】1.金质的官印。一说,铜印。因以指代官宦仕途。南朝宋鲍照《建除》诗:“开壤袭朱紱,左右佩金章。”钱振伦注引《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注:“金章,铜印也。”唐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一:“无私齐綺饌,久坐密金章。”仇兆鳌注:“金章,金印也。”宋柳永《玉楼春》词:“星闈上笏金章贵。重委外臺疏近侍。”清蒋士铨《桂林霜·告变》:“愧不能麟符倒用搜奸党,只好死抱金章瘗北邙。”2.古代高级官员的官服。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鱼朝恩﹞翌日於上前奏曰:‘臣幼男令徽位处众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章以超其等。’上未及语
【朝路】的品级、品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寺监长官﹞往往以特恩赐金带,朝路混淆,然犹以旧制不敢坐狨。”2.指当朝显要。宋岳珂《桯史·宸奎坚忍字》:“辛丑岁,将廷策多士贡名者,或请时事于朝路间,闻其语而不敢形于大对。”
【险】《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檢切,音獫。《說文》阻難也。《玉篇》高也,危也。《易·屯卦》動乎險中。《坎卦》習坎,重險也。《又》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又司險,官名。《周禮·夏官》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又《玉篇》邪也,惡也。《書·盤庚》今汝聒聒,起信險膚。《傳》起信險僞,膚受之言。又《周禮·春官·典同》險聲斂。《註》險謂偏弇也。險則聲斂不越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疢疾險中。《註》險,傷也。又地名。《史記·朝鮮傳》都王險。《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