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说轩皇息战威,万方无复事戎衣

自说轩皇息战威,万方无复事戎衣

诗句读音
万方无复事戎衣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wàn fāngwú fùshìróng yī
自说轩皇息战威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八微
拼音: zìshuō|shuì|yuèxuān huángxīzhànwēi

自说轩皇息战威,万方无复事戎衣释义

【万方】万邦;各方诸侯。《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2.引申指天下各地;全国各地。《汉书·张安世传》:“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唐杜甫《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宋王安石《皇帝还大次憩安之曲乐章》:“有奕明堂,万方时会。”清李渔《奈何天·攅羊》:“看扫靖烽烟,万方寧静。”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鷄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闐。”3.多方面;多种多样。《文选·宋玉<高唐赋>》:“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李周翰注:“思

【无复】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陈奇猷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桓彝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导,极谈世事,还,谓顗曰:‘向见管夷吾无復忧矣。’”唐韩愈《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2.指不再有,没有。晋葛洪《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杂记上》:“少

【事】〔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詩紙切,音始。

【戎衣】,战衣。《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孔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紂。”一说谓用兵伐殷。《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郑玄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壹戎殷者,壹用兵伐殷也。”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边声乱羌笛,朔风捲戎衣。”明徐渭《龛山凯歌》之一:“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慎其小时则军出万全,俟其大时则一戎衣而成帝业。”2.指军旅之事;兵事。唐李涉《送孙尧夫赴举》诗:“自説轩皇息战威,万方无復事戎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庚戌广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说】〔《易·益卦》民説無彊。〕 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轩皇】辕氏。汉张衡《同声歌》:“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唐张说《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轩皇,而今表圣,土德以昌。”清魏源《观往吟》之一:“君不见,轩皇画井始辽东。”参见“轩辕”。

【息】〔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又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又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又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又《禮·月令註》陽生

【战】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旃去聲。《說文》也。《左傳·莊十一年》皆曰戰。又懼也。《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又姓。漢戰兢,明戰愼。

【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於非切,音蝛。尊嚴也。《易·大有》威如之吉。《書·洪範》惟辟作威。《周禮·天官》賞以馭其威。《吳語》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又《諡法》猛以剛果,彊義執政,曰威。又婦稱姑爲威姑。猶子稱父爲嚴君。《說文》威,姑也,引漢律婦告威姑。《正字通》按漢律威姑二字宜連讀,信如說文訓,似告姑姑,豈成文理。又南威,美人名。又虎脅兩旁及尾端有骨如乙,名虎威,見《酉陽雜俎》。又伊威,蟲名。《爾雅·釋蟲》作蛜蝛。《詩·豳風》伊威在室。又與畏通。《莊子·漁父篇》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註》威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