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尽豪俊,岂类世寒寠
子孙尽豪俊,岂类世寒寠释义
【子孙】1.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书·洪范》:“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汉贾谊《过秦论》上:“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侍郎于京师,遇乡人至,必命子孙出见,而列侍焉。”明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尔等亦皆垂功名於竹帛,緜禄廕於子孙,顾不美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便是将来的子孙,有命作官固好。不然,守着这点地方,也还可以耕种读书,不至冻饿。”2.单指儿子。《隋书·西域传·附国》:“有死者……子孙不哭,带甲儛剑而呼云:‘我父为鬼所取,我欲报寃杀鬼。’”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豪俊】儁”。亦作“豪雋”。1.指才智杰出的人。汉贾谊《过秦论上》:“隳名城,杀豪俊。”《汉书·董仲舒传》:“故广延四方之豪儁,郡国诸侯公选贤良修絜博习之士,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唐杜甫《洗兵马》诗:“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明史·刘基宋濂等传赞》:“太祖既下集庆,所至收揽豪雋,徵聘名贤,一时韜光韞德之士幡然就道。”朱德《上黔灵山》诗:“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2.气魄大,行为特出。《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刘旻》:“兀欲性豪儁,汉使者至,輒以酒肉困之。”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上:“晏元献公以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类】《五音篇海》與類同。詳頁部類字註。(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戾。《爾雅·釋詁》善也。《詩·大雅》克明克類。《箋》類,善也。勤施無私曰類。《又》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傳》類,善也。又《玉篇》種類也。《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又《繫辭》方以類聚。又比也。《禮·學記》知類通達。《註》知事義之比也。又《緇衣》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註》類謂比式。《疏》言行之無恆,不可比類也。又《左傳·襄九年》晉君類能而使之。《註》隨所能。又肖似也。《禮·曲禮》諸侯旣塟見天子曰
【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
【寒寠】寒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