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捐繻处,于今拥节还
自昔捐繻处,于今拥节还释义
【自昔】前。《诗·小雅·楚茨》:“自昔何为?我蓺黍稷。”晋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谈玄;横雕龙於翠尾,飞縞凤於琼筵。”宋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吴儂正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捐】《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音沿。《說文》弃也。《前漢·竇嬰傳》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又《增韻》除去也,損也。《史記·吳起傳》捐不急之官。又病死曰捐瘠。《列子·楊朱篇》生相憐,死相捐。又《正韻》于權切,音員。義同。又叶于倫切,音筠。《陸雲詩》靑雲方乗,芳餌可捐。達觀在一,萬物自賔。俗捐字。別見七畫。捐字原从作。
【繻】《廣韻》相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須。《說文》繒采色。《玉篇》細密之羅也。《易·旣濟》繻,有衣袽。《前漢·終軍傳》關吏與軍繻。《註》蘇林曰:繻,帛邊也。舊關出入皆以傳,傳還,因裂繻頭,合以爲符信也。又《類篇》一曰細密網。亦作緰。又人名。《左傳·隱二年》紀裂繻來逆女。又《集韻》汝朱切,音儒。義同。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于今】1.至今。《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唐裴谐《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一从天宝王维死,于今始遇修夫子。”2.如今,现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摇动天下。”唐元稹《谕宝》诗:“于今尽凡耳,不为君陈説。”曹禺《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曾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1.至今。《左传·襄公十八年》:“不穀即位,於今五年。”汉王充《论衡·死伪》:“寡君寝疾,於今三月
【拥节】执持符节。亦指出任一方。南朝陈徐陵《关山月》诗之二:“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隋书·高祖纪下》:“燕南赵北,实为天府,拥节杖旄,任当连率。”宋苏轼《贺蒋发运启》:“拥节东南,上寄一方之休戚。”清昭槤《啸亭杂录·傅文忠之谦》:“其子文襄王復以英年拥节,屡镇边隅。”孙中山《实行裁兵宣言》:“躬自减削,以导国人,亦冀拥节诸公,翻然憬悟。”2.指执持仪仗。明叶宪祖《鸾鎞记·劝仕》:“鸣騶盛,拥节严,行行避人谁敢前?”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