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先生亦有语,金鼎偷生讵能安
诗句 | 读音 |
---|---|
金鼎偷生讵能安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 jīn dǐngtōu shēngjù néngān |
紫阳先生亦有语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zǐyángxiān shēngyìyǒu|yòu3|4 |
紫阳先生亦有语,金鼎偷生讵能安释义
【金鼎】1.黄金炊具。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宋陈师道《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南朝宋鲍照《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唐聂夷中《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唐吕岩《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唐李白《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明陆采《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
【偷生】亦作“媮生”。1.苟且求活。《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此而不知也。”《逸周书·芮良夫》:“尔执政小子,不图善,偷生苟安,爵贿成。”唐杜甫《石壕吏》诗:“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鲁迅《野草·希望》:“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的飘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2.假称活着。唐常楚老《祖龙行》诗:“腐肉偷生三千里,伪书先赐扶苏死。”3.迷信谓不经轮回,偷偷诞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或有无依魂魄,附人感孕,谓之偷生。高行緇黄,转世借形,谓之
【讵能】朝梁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宝书为君掩,瑶瑟詎能开。”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顾求书之詔屡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册府!”清纳兰性德《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丝竹在东山,怀哉詎能忘。”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紫】《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呰。《說文》帛靑赤色。《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郉昺疏》紫,北方閒色。《又》惡紫之奪朱也。《何晏註》紫,閒色之好者。又水名。《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註》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註》紫,與孳同。柔弱之貌。漢典考證:〔《釋名》紫,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謹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又同絮。《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
【阳】與陽同。見《字彙補》字註。(陽)〔古文〕《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又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又《玉篇》雙也。又月建。《爾雅·釋天》十月爲陽。《詩·小雅》歲亦陽止。又《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又五月
【先生】子,犹言头生。《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朱熹集传:“先生,首生也。”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郑玄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先生,谓父兄。”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宋牼将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将何之?’”赵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姚宏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宋叶适《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语】《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又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又《廣韻》牛倨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