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

诗句读音
指示青云借羽翰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zhǐ shìqīng yúnjièyǔ hàn
自吟白雪诠词赋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ìyínbáixuěquán cífù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释义

【指示】1.以手指点表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煇出疆日,往返经寺门,遥望浮屠峻峙,有指示曰:‘此旧景德院也。’”清周亮工《书戚三郎事》:“戚指示木所在,匠遽为操作。”2.犹指点,指引。唐李涉《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三折:“臣等托圣主洪福,马到处成功,仰听神策庙算,指示一二。”丁玲《母亲》一:“在丫头们、幺妈们的指示之下,她懂得了她是应该取悦于妈的。”3.上级机关或领导对下级发布的

【青云】。《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汉书·扬雄传上》:“青云为纷,虹霓为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文帝以汉中平四年生于此,上有青云如车盖,终日乃解。”2.指高空的云。亦借指高空。《楚辞·远游》:“涉青云以汎滥兮,忽临睨夫旧乡。”晋傅玄《历九秋篇》诗:“齐謳楚舞纷纷,歌声上激青云。”宋叶适《送郭黄中》诗:“雁山削玉上青云,仙侣常游遣俗纷。”《水浒传》第六回:“旛竿高峻接青云,宝塔依稀侵碧汉。”辛雷《一个爱说梦话的人》:“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头也有点发晕,如置身青云之上

【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夜切,嗟去聲。假也,貸也,助也,推獎也。《家語》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註》言不有其身,如借使也。《前漢·文帝紀》假借納用。又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又設辭。《詩·大雅》借曰未知,亦旣抱子。又與藉耤通。又與假通。《後漢·李充傳》無所借借。《註》下音假。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義同。 本作,隸省作借,別作徣。漢典考證:〔《釋名》艸履曰不借。《註》言賤易有各自置,不假借也。〕 謹照原文改爲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

【羽翰】。南朝宋鲍照《咏双燕》之一:“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唐孟郊《出门行》之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明张景《飞丸记·月下伤怀》:“思痴无羽翰,想极梦魂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2.飞翔;飞升。唐李绅《华顶》诗:“浮生未有从师地,空诵仙经想羽翰。”清汪懋麟《阻东昌三日》诗:“舟前花鸭凭游戏,天上飞鸿自羽翰。”3.指书信或文章。清姚鼐《送江宁郡丞王石丈运饷入蜀》诗:“忆昔趋阶序,初欣见羽翰。”郭沫若《纪念孙中山》诗之三:“天高风净雁声还,寄语臺澎托羽翰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吟】〔古文〕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又《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又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又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又《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

【白】〔古文〕《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又《禮·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又《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又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

【雪】《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說文》本作。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又《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又《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又小雪、大雪,節名。見《後漢·律曆志》。又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又陽春白雪,古

【诠词】词。章炳麟《再与刘光汉书》:“又《説文》训欥为詮词,此亦自成一种,如聿、曰、欥、谓等字,有时为意中拟议而非实行于言,则皆当以詮词目之。《公羊传》云:‘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此‘谓’字非明有语言,与寻常用为动词者有别,则所谓詮词者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