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释义
【草草】1.骚扰不安的样子。《魏书·外戚传上·贺泥》:“太祖崩,京师草草。”唐元稹《侠客行》:“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宋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诗:“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2.匆忙仓促的样子。唐李白《南奔书怀》诗:“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筭。”宋梅尧臣《令狐秘丞守彭州》诗:“前时草草别,渺漫二十年。”明李东阳《春寒二十韵》:“年华草草催双鬢,宦跡悠悠寄一身。”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二:“他草草吃了一碗饭,便放下了筷子。”3.草率;苟简。《新五代史·汉臣传·李业》:“兵未出,威已至滑州。帝大
【十】《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余人】1.其馀的人,他人。《论语·雍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三国魏何晏集解:“餘人暂有至仁时,唯回移时而不变。”《北齐书·封隆之传》:“公是衣冠宰相,异於餘人。”宋叶适《除工部侍郎谢表》:“沐浴膏泽之美,殆异餘人;生施枯槁之恩,有愈造物。”2.指后代、苗裔。晋左思《魏都赋》:“且魏地者,毕昴之所应,虞夏之餘人。”
【紫衣】。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贱服,犹化齐风。”元萨都剌《秋词》:“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2.古代公服。春秋战国时国君服用紫。南北朝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杜预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带剑。”唐韩愈《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3.借指贵官。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鬼神
【挟】《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協。《說文》俾持也。《增韻》帶也,掖也。一曰輔也。《詩·大雅》旣挾四鍭。《儀禮·鄕射禮》兼挾乗矢。《註》方持弦矢曰挾。古文作接。《齊語》挾其槍刈耨鎛,以旦莫從事於田野。《註》在掖曰挾。又《爾雅·釋言》藏也。《前漢·惠帝紀》除挾書律。《註》秦律,敢有挾書者族。又《廣韻》懷也,護也。《孟子》不挾長,不挾貴。《朱註》挾者,兼有而恃之之稱。又會也。《晉語》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爲猾。又《揚子·方言》挾斯,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或器物弊,謂之挾斯。又《集韻》尸牒切,
【刀】《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到平聲。《說文》兵也。象形。《徐曰》象刀背與刃也。《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玉篇》所以割也。《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又錢名。《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註》索隱曰: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前漢·食貨志》利於刀。《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朱註》小船曰刀。《正韻》小船形如刀。
【斧】《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斫也。《釋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廣韻》神農作斤斧陶冶。《易·旅卦》得其資斧。《註》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詩·豳風》旣破我斧。《傳》隋銎曰斧。又凡以斧斫物,亦曰斧。《古詩·苦寒歌》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註》天寒水凍,故斫氷作粥也。又仙名。《左思·蜀都賦》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註》列仙服丹砂不死也。又《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