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少不羁,发轫遍丘壑
子长少不羁,发轫遍丘壑释义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长少】年轻者。《晏子春秋·谏上十一》:“长少行其道,宗孽得其伦。”《史记·礼书》:“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南史·谢庄传》:“仕者不拘长少,莅人以三周为满,宋之善政于是乎衰。”
【不羁】亦作“不覊”。1.谓才行高远,不可拘限。《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使不羈之士,与牛驥同皁。”李善注:“不羈,谓才行高远,不可羈繫也。”晋向秀《思旧赋》:“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宋何薳《春渚纪闻·颜几圣索酒友诗》:“钱塘颜几字几圣,俊伟不覊,无日不饮。”郭沫若《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象《胡笳十八拍》,无论形式或内容上,那种不羁而雄浑的气魄……决不是六朝人乃至隋唐人所能企及的。”2.谓行为不遵循礼法。《新唐书·元结传》:“结少不羈,十七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警世通言
【发轫】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朱熹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唐杜甫《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明徐霖《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雷昭性《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3.比喻事物的开端。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九载唐张怀瓘《
【遍】《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丘壑】山陵和溪谷。宋王安石《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清方文《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江来,庐山访丘壑。”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宋苏轼《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明梁辰鱼《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4.谓隐逸。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金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