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叶碎风索索,枇杷子熟烟冥冥

棕榈叶碎风索索,枇杷子熟烟冥冥

诗句读音
枇杷子熟烟冥冥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pí pázǐ2yānmíng míng
棕榈叶碎风索索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1lǘyè|xiésuìfēng|fěngsuǒ suǒ

棕榈叶碎风索索,枇杷子熟烟冥冥释义

【枇杷】蔷薇科,常绿小乔木,叶长圆形,花白色,冬花夏熟。实球形或椭圆形,味甜美,供生食,或制罐头食品。叶可入药。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杮,亭奈厚朴。”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一:“枇杷须接,乃为佳果。一接核小如丁香荔枝,再接遂无核也。”杨朔《征尘》:“它的本身更象一颗虫蚀而腐烂的枇杷。”2.即琵琶。《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参见“琵琶”。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熟】〔古文〕《玉篇》市六切《廣韻》殊六切,音淑。《說文》本作。食飪也。《玉篇》爛也。《禮·祭義》亨熟羶薌。又《廣韻》成也。《書·金滕》歲則大熟。又《戰國策》願王熟慮之。又《史記·齊悼惠王世家》灌將軍熟視笑曰:人謂魏勃勇,妄庸人耳。又《史記·大宛傳》率多進熟于天子。《註》漢書音義曰:進熟,美語如成熟者也。又《釋名》荆豫人謂長婦曰熟。熟,祝也。祝,始也。 《韻會》熟,本作孰。後人加火,而孰但爲誰孰字矣。zdic.net漢&#

【烟】《唐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本作煙。詳煙字註。《荀子·富國篇》鳧雁若烟海。又《廣韻》於眞切《集韻》《正韻》伊眞切,音因。《廣韻》烟熅天地氣。《易》作絪縕。《集韻》或作氤。《班固·典引》烟烟熅熅。《劉楨·魯都賦》曳髮編芒,蔚若霧烟,九采灼爍,華藻紛。(煙)〔古文〕《唐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火气也。《周禮·秋官·蟈氏》以其煙被之。又姓。見《字彙》。又於眞切,音因。《周禮·春官·大宗伯註》禋之言煙也。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註》煙音

【冥冥】昏暗貌。《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朱熹集传:“冥冥,昏晦也。”汉蔡琰《悲愤诗》之二:“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唐欧阳詹《暗室箴》:“孜孜硕人,冥冥暗室。罔纵尔神,罔轻尔质。”元乔吉《两姻缘》第二折:“门半掩,悄悄冥冥,断肠人和泪梦初醒。”戴望舒《二月》诗:“在暮色冥冥里,我将听了最后一个游女的惋叹。”2.黑夜;晚上。《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杨倞注:“冥冥,暮夜也。”南朝陈徐陵《杂曲》:“只应私将琥珀枕,冥冥来上珊瑚牀

【棕】《集韻》同椶。

【榈】《唐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栟櫚。或作閭。見栟字註。又《本草拾遺》櫚木出安南,性堅,紫紅色,有花文者謂之花櫚。

【叶】《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又《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叶。又《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註》汁、叶同。(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又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又《博雅》聚也。又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又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又與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

【碎】《廣韻》蘇內切《集韻》《韻會》蘇對切,音誶。《說文》也。又散也,細破也。《史記·趙世家》臣頭與璧俱碎於柱。又煩碎也。《後漢·黃霸傳》米鹽靡密,初若煩碎。又《王通中·說事君篇》謝莊王融,古之纖人也,其文碎。

【风】〔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

【索索】1.恐惧貌;颤抖貌。《易·震》:“震索索,视矍矍。”孔颖达疏:“索索,心不安貌。”《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剃头的跪在地下,索索的抖。”茅盾《列那和吉地》五:“给它解绳索的时候,它还以为大祸到了,怕得什么似的,浑身索索地抖。”2.冷漠,无生气貌。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四:“九日见丞云,比者情志何甚索索。”清曹寅《古倾杯·钞书》词:“频年嗜好,多慙糟粕,索索都无真气。”3.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前蜀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诗:“松品落落,雪格索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