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答卫问,筐瓷欠邹漉
俎豆答卫问,筐瓷欠邹漉释义
【筐】《廣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曲王切,音匡。《說文》飯器。《篇海》盛物竹器也。《詩·周南》不盈傾筐。《傳》傾筐,畚屬,易盈之器也。又《小雅》承筐是將。《傳》筐,篚屬,所以行幣帛。又星名。《前漢·天文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註》似筐,故曰戴筐。又牀名。《莊子·齊物論》與王同筐牀,食芻豢。《註》司馬云:筐牀,安牀也。崔云:筐,方也。一曰正牀也。又地名。《左傳·文十一年》夏,叔仲惠伯會晉郤缺于承筐。 《集韻》作。
【瓷】《唐韻》疾資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資切,音慈。《說文》瓦器也。《類篇》陶器堅緻者。《潘岳·笙賦》傾縹瓷以酌醽醁。《集韻》或作。俗作甆。
【欠】〔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去劒切,謙去聲。《說文》作欠,張口气悟也。象氣从儿上出形。《徐曰》人欠去也,悟解也。氣壅滯,欠去而解也。《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噫欠爲飄風。又欠伸,疲乏之貌。人氣乏則欠,體疲則伸。《禮·曲禮》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侍坐者請出。亦作欠申。《前漢·翼奉傳》體病則欠申動於貌。又不足也。《韓愈·贈張籍詩》今者誠自幸,所懷無一欠。又水名,在汝南。《水經注》沙水東分爲二水,一水東注,卽注水也。俗謂之欠水。欠字作彡下儿。漢典考證:〔《前漢·翼奉傳》體病則欠伸動於貌。〕 謹照原文伸
【邹】《龍龕》俗鄒字。(鄒)《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音騶。《說文》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徐曰》《孟子題辭》邾國至孟子時,魯穆公攺曰鄒。又通作騶。《史記·孟軻傳》孟子,騶人也。又姓。《廣韻》漢有鄒陽。又《字彙補》從娶切,音聚。《史記·孔子世家》如顏濁鄒之徒。《正義》鄒,音聚。俗省作邹。互詳前郰字註。
【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說文》浚也。一曰滲也。《戰國策》漉汁灑地。又《釋文》竭也。《禮·月令》仲春毋漉陂池。又水名。《水經》漉水,出醴陵縣東漉山。《註》水出安成鄕翁陵山。 《集韻》與淥盝通。
【俎豆】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汉班固《东都赋》:“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张英死后之荣》:“又赐文端祠联云:风度犹存,典礼焕千秋俎豆;师模如在,忠忱垂奕叶箕裘。”2.谓祭祀,奉祀。《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庄子·庚桑楚》:“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唐柳宗元《游黄溪记》:“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3.引申指崇奉。清沉涛《交翠轩笔记》卷二:“真可为俎豆歷下者下一鍼砭。”
【答】〔古文〕畣畗《廣韻》都合切《集韻》《韻會》《正韻》得合切,音溚。《篇海》竹也。又當也,報也,合也。《禮·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註》答之,謂應用其言也。又《前漢·貨殖傳》答布、皮革千石。《註》答布,麤厚之布也。答者,厚重之貌。又水名。《水經注》婁之山,波水出于其隂,謂之百答水。又答祿,複姓。明答祿奕權,官翰林典籍,預修洪武《正韻》。又《爾雅·釋言》答,然也。 《廣韻》亦作荅。
【卫】《正字通》俗衞字。
【问】〔古文〕《唐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又《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又《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又《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又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註》淑,善。問,訊囚也。又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