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称风亭批碧简,好将云窦渍寒流
诗句 | 读音 |
---|---|
最称风亭批碧简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uìchēng|chèn|chèngfēng tíngpībìjiǎn |
好将云窦渍寒流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hǎo|hàojiāng|jiàngyún dòuzìhán liú |
最称风亭批碧简,好将云窦渍寒流释义
【最】〔古文〕《唐韻》《集韻》祖外切,音醉。《說文》犯而取也。又《玉篇》聚也。《公羊傳·隱元年》會,猶最也。《註》最,聚也。最之爲言聚,今聚民曰投最。又《廣韻》極也。《史記·周勃世家》攻槐里好畤最。《註》於將率之中功爲最。《後漢·崔寔傳》常爲邊最。《註》最爲第一。又《史記·周勃世家》定上谷十一縣,右北平十六縣,遼西、遼東二十九縣,漁陽二十二縣,最。《註》索隱曰:最,都凡也,謂總舉其攻戰克獲之數也。又《前漢·敘傳》猶無益於殿最。《註》殿,負也。最,善也。《後漢·百官志》卽奏其殿最,而行賞罰。《註》課第長吏不稱職者
【风亭】朱庆馀《秋宵宴别卢侍御》诗:“风亭弦管絶,玉漏一声新。”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之一:“风亭把盏酬孤艷,雪径回舆认暗香。”清黄景仁《感旧杂诗》:“风亭月榭记绸繆,梦里听歌醉里愁。”
【批】《唐韻》匹迷切《集韻》《韻會》篇迷切,音鈚。《說文》手擊也。《左傳·莊十二年》宋萬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又《廣韻》推也,轉也。又示也。《唐書·李藩傳》遷給事中,制敕有不便者,黃紙後批之。又《韻會》與通。削也。《杜甫·房兵曹馬詩》竹批雙耳峻。又《集韻》騈迷切,音鼙。擊也。又助也。又頻脂切。與琵通。琵琶,馬上所鼓。或从手。《風俗通》批把,近世樂家所作,以手批把,因以爲名。又《韻會》《正韻》普弭切,音庀。亦手擊也。又《集韻》《韻會》蒲結切,音蹩。讀若敝入聲。義同。《史記·荆軻傳》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
【碧】《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音筆。《說文》石之靑美者。《山海經》高山多靑碧。《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註》崐崘山有碧樹。《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註》碧有縹碧,有綠碧。又《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又《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又《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又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好】〔古文〕《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又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又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又孔也。《
【将】〔古文〕《廣韻》卽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良切,音漿。《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又《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註》將有其意也。又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又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又《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又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又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于將之。又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又承也,奉
【云窦】的山洞。南朝宋鲍照《登庐山》诗之一:“松磴上迷密,云竇下纵横。”唐马戴《山行偶作》诗:“石门斜月入,云竇暗泉通。”前蜀韦庄《宿山家》诗:“山行侵夜到,云竇一星灯。”元周权《接竹引泉》诗:“连筒入云竇,势接河汉遥。”
【渍】〔古文〕洓《唐韻》前知切《集韻》《韻會》疾智切,音胔。《說文》漚也。又浸漬也。《史記·貨殖傳》漸漬於失敎。又染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淳而漬之。又獸死也。《禮·曲禮》四足曰漬。《註》漬謂相瀸汙而死。漢典考證:〔《禮·曲禮》四足曰漬。《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 謹照原文汗改汙。 考證:〔《禮·曲禮》四足曰漬。《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 謹照原文汗改汙。
【寒流】1.清冷的小河或小溪。南朝齐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邑里向疎芜,寒流自清泚。”宋李弥逊《渡横溪》诗:“尘埃何处寻真境,试逐寒流认落花。”明何景明《长安驿》诗:“窗闻早鴈秋多思,门对寒流夜不眠。”2.出身寒微的人。《梁书·武帝纪中》:“夏四月丁巳,革选尚书五都令史用寒流。”3.喻指白光。宋秦观《梦中得此》诗:“縞带横秋匣,寒流炯暮堂。”明徐渭《七里滩》诗之一:“水石何缘能有此,星辰尽夜殞寒流。”参见“寒色”。4.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海流。通常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5.指寒潮。毛泽东《冬云》诗:“高天滚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