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有致光,亦复兹盘桓

最后有致光,亦复兹盘桓

诗句读音
最后有致光平仄:仄 仄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zuìhòuyǒu zhìguāng
亦复兹盘桓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ì fùzī|cípán huán

最后有致光,亦复兹盘桓释义

【最】〔古文〕《唐韻》《集韻》祖外切,音醉。《說文》犯而取也。又《玉篇》聚也。《公羊傳·隱元年》會,猶最也。《註》最,聚也。最之爲言聚,今聚民曰投最。又《廣韻》極也。《史記·周勃世家》攻槐里好畤最。《註》於將率之中功爲最。《後漢·崔寔傳》常爲邊最。《註》最爲第一。又《史記·周勃世家》定上谷十一縣,右北平十六縣,遼西、遼東二十九縣,漁陽二十二縣,最。《註》索隱曰:最,都凡也,謂總舉其攻戰克獲之數也。又《前漢·敘傳》猶無益於殿最。《註》殿,負也。最,善也。《後漢·百官志》卽奏其殿最,而行賞罰。《註》課第長吏不稱職者

【有致】1.有韵味;有情趣。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古泗州城》:“人取其砖琢砚,甚古朴有致,惜砖质不能细腻耳。”《诗刊》1978年第2期:“﹝这首诗﹞节奏抑扬而有致,错综而整齐。”《文汇报》1982.9.22:“陈列有致的砚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2.有兴致。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七:“常州赵仁叔有一联云:‘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漢

【光】〔古文〕炗《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又《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紹前業曰光。又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又《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

【亦复】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德操曰”南朝梁刘孝标注:“如君所言,亦復佳。”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茅盾《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桓公”南朝梁刘孝标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兹】〔古文〕茊《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孜。《說文》草木多益也。又《爾雅·釋詁》此也。《書·大禹謨》念茲在茲。又蓐席也。《爾雅·釋器》蓐謂之茲。《公羊傳·桓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卽罪爾。《註》諸侯有疾稱負茲。又《史記·周本紀》康叔封布茲。《徐廣曰》茲,藉草之名。又《通志·氏族略》宋茲成,墊江人。又通滋。《前漢·五行志》賦歛茲重。《揚子·太經》天不之茲。又《荀子·正論篇》琅玕龍茲。《註》與髭同。又《篇海》音慈。龜茲,國名。

【盘桓】徘徊;逗留。《文选·班固<幽通赋>》:“承灵训其虚徐兮,竚盘桓而且俟。”李善注:“盘桓,不进也。”晋李密《陈情事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唐刘希夷《捣衣篇》:“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悵盘桓。”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揖山有田在东海永泰沙,又偕余往收其息,盘桓两月。”秦牧《艺海拾贝·北京花房》:“在里面盘桓,时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趣。”2.周旋;交往。《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二将骤征鞍,盘桓两阵前。”明张景《飞丸记·月下伤怀》:“幸得此地有个张妈妈,朝夕宽慰盘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