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诗句 | 读音 |
---|---|
最亲切处今相付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遇 拼音: zuìqīn qièchǔ|chùjīnxiāng|xiàngfù |
熟读周公七月诗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2dú|dòuzhōugōngqī yuèshī |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释义
【最】〔古文〕《唐韻》《集韻》祖外切,音醉。《說文》犯而取也。又《玉篇》聚也。《公羊傳·隱元年》會,猶最也。《註》最,聚也。最之爲言聚,今聚民曰投最。又《廣韻》極也。《史記·周勃世家》攻槐里好畤最。《註》於將率之中功爲最。《後漢·崔寔傳》常爲邊最。《註》最爲第一。又《史記·周勃世家》定上谷十一縣,右北平十六縣,遼西、遼東二十九縣,漁陽二十二縣,最。《註》索隱曰:最,都凡也,謂總舉其攻戰克獲之數也。又《前漢·敘傳》猶無益於殿最。《註》殿,負也。最,善也。《後漢·百官志》卽奏其殿最,而行賞罰。《註》課第長吏不稱職者
【亲切】1.切近。《北史·齐兰陵王长恭传》:“芒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朝廷防虞料角,至严至备,是注意於海道,可谓亲切。”2.亲近;亲密。冰心《去国·最后的安息》:“惠姑觉得她在学堂里,和同学游玩的时候,也不能如此的亲切有味。”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老街坊好久不见了,猛然碰到,感到格外亲切。”3.贴切。宋沉括《梦溪笔谈·文艺一》:“欧阳文忠常爱林逋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鉤輈’之句,文忠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明胡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相】《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
【付】《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註》付當爲祔。又姓。 《說文》从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仅。漢典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熟】〔古文〕《玉篇》市六切《廣韻》殊六切,音淑。《說文》本作。食飪也。《玉篇》爛也。《禮·祭義》亨熟羶薌。又《廣韻》成也。《書·金滕》歲則大熟。又《戰國策》願王熟慮之。又《史記·齊悼惠王世家》灌將軍熟視笑曰:人謂魏勃勇,妄庸人耳。又《史記·大宛傳》率多進熟于天子。《註》漢書音義曰:進熟,美語如成熟者也。又《釋名》荆豫人謂長婦曰熟。熟,祝也。祝,始也。 《韻會》熟,本作孰。後人加火,而孰但爲誰孰字矣。zdic.net漢&#
【读】《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說文》誦書也。《徐鍇曰》讀猶瀆也。若四瀆之引水也。《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毛傳》抽也。《鄭箋》抽猶出也。《朱傳》誦言也。《禮·文王世子》冬讀書,典書者詔之。又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云:祝融之樂曰《屬讀》。又曲名。《唐書·禮樂志》《讀曲》,宋人爲彭城王義康作也。又官名。《唐書·百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讀學士,掌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又姓,見《姓苑》。又《集韻》《韻會》大透切,音豆。義同。《周禮·天官·宮正註》鄭司農讀火絕之。《
【周】〔古文〕《唐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州。《廣韻》徧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又至也。《書·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傳》周,至也。又忠信也。《書·太甲》自周有終。《傳》用忠信有終也。《詩·小雅》行歸于周。《論語》君子周而不比。《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又終也。《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註》周,猶終竟也。又《說文》密也。《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註》深密不測,故周也。又曲也。《詩·唐風》生于道周。《傳》周,曲也。又《詩·周南疏》周
【公】〔古文〕《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
【七月】风》中的一首。反映西周农奴终年辛劳而不得温饱的苦况。全诗八章八十八句,为《国风》中第一长篇。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无衣无褐,必盈《七月》之叹。”宋梅尧臣《依韵吴冲卿秋虫》:“今者《秋虫》篇,不异《七月》章。”清王鸣盛《蛾术编·诗序》:“盖,《诗》有咏古而意在伤时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