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与别愁相唤醒,秋兼诗思一齐清
诗句 | 读音 |
---|---|
秋兼诗思一齐清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qiūjiānshī sīyī qíqīng |
醉与别愁相唤醒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zuìyǔ|yù|yúbié chóuxiāng|xiànghuàn xǐng |
醉与别愁相唤醒,秋兼诗思一齐清释义
【秋】〔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又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輕重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诗思】的思路、情致。唐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清王夫之《乍开梅》诗:“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诗思在些些。”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谈》:“先只听得一片鼓钹和铁索声,我正想做‘超现实主义’的语录体诗,这么一来,诗思被闹跑了。”典
【一齐】1.相等;均衡。《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淮南子·主术训》:“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脩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2.统一;使一律。《淮南子·主术训》:“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轂。”《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魏书·释老志》:“彼沙门者,假西戎虚诞,妄生妖孽,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3.副词。同时。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做一件事。宋岳飞《郾城县北
【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將遂切,音檇。《正韻》爲酒所酣曰醉。《書·酒誥》德將無醉。《詩·大雅》旣醉以酒。又心醉。《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又骨醉。《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又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又《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又《字彙補》精崔切,音嶉。《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 《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
【与】《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又《博雅》如也。《前
【别愁】唐崔颢《赠卢八象》诗:“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唐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宋严仁《鹧鸪天》词:“行尽春山春事空,别愁离恨满江东。”
【相】《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
【唤醒】叫醒。常用作比喻,有使之觉醒意。宋苏轼《东坡志林·梦中作祭春牛文》:“吏微笑曰:‘此两句復当有怒者。’旁一吏云:‘不妨,此是唤醒他。’”宋真山民《春游和胡叔芳韵》:“棠醉风扶起,柳眠鶯唤醒。”元杨维桢《明皇按乐图》诗:“海棠花妖睡初著,唤醒一声红芍药。”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佟觭角》:“谁能唤醒其良心。”《老残游记》第一回:“今日被先生唤醒,我们实在惭愧,感激的很。”陶行知《第二年的晓庄》:“我们深信戏剧有唤醒农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