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折垂杨唱柳枝,金城三月走金羁
| 诗句 | 读音 |
|---|---|
| 醉折垂杨唱柳枝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zuìzhē|zhé|shéchuí yángchàngliǔ zhī |
| 金城三月走金羁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īn chéngsānyuèzǒujīn jī |
| 金城三月走金羁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īn chéngsānyuèzǒujīn jī |
| 醉折垂杨唱柳枝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zuìzhē|zhé|shéchuí yángchàngliǔ zhī |
醉折垂杨唱柳枝,金城三月走金羁释义
【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將遂切,音檇。《正韻》爲酒所酣曰醉。《書·酒誥》德將無醉。《詩·大雅》旣醉以酒。又心醉。《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又骨醉。《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又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又《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又《字彙補》精崔切,音嶉。《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 《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
【折】《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音浙。拗折也。《詩·鄭風》無折我樹。《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又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又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又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又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又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又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
【垂杨】诗文中杨柳常通用。南朝齐谢朓《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唐万齐融《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鲁迅《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亮切,音厰。《說文》導也。《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按《樂記》今本作倡。又《廣韻》發歌也。《廣韻》亦作誯。《集韻》亦作昌。
【柳枝】1.柳树的枝条。唐岑参《送怀州吴别驾》诗:“灞上柳枝黄,壚头酒正香。”元贯云石《殿前欢》曲:“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疎。”《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巴金《抹布集·第二的母亲》:“白的衣服、红的净水瓶、绿的柳枝,我都记得很清楚。”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后蜀何光远《鉴诫录·亡国音》:“《柳枝》者,亡隋之曲。煬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有是曲也。”宋张先《武陵春》词:“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3.词调名。又称
【金城】1.指坚固的城。《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閬。地高则沟之,下则隄之,命之曰金城,树以荆棘,上相穡著者,所以为固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李贤注:“金城,言坚固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燕都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清郑燮《念奴娇·金陵怀古·石头城》词:“千里金城迴不尽,万里洪涛喷薄。”2.京城。《文选·张协<咏史>》:“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刘良注:“金城,长安城也。”《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之所居曰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金羁】亦作“金覊”。1.金饰的马络头。三国魏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五代牛峤《柳枝》词:“金羈白马临风望,认得羊家静婉腰。”明何景明《七述》:“控以宝铰,缠以金覊。”2.借指马。唐李白《秋日鲁郡尧祠宴别》诗:“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羈。”宋梅尧臣《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自跃金覊来宿省,从他锦帐欲夸人。”清魏允枚《苏幙遮·同香岩晓发平原》词:“缓控金羈,满路霜华滑。”
【金城】1.指坚固的城。《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閬。地高则沟之,下则隄之,命之曰金城,树以荆棘,上相穡著者,所以为固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李贤注:“金城,言坚固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燕都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清郑燮《念奴娇·金陵怀古·石头城》词:“千里金城迴不尽,万里洪涛喷薄。”2.京城。《文选·张协<咏史>》:“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刘良注:“金城,长安城也。”《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之所居曰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金羁】亦作“金覊”。1.金饰的马络头。三国魏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五代牛峤《柳枝》词:“金羈白马临风望,认得羊家静婉腰。”明何景明《七述》:“控以宝铰,缠以金覊。”2.借指马。唐李白《秋日鲁郡尧祠宴别》诗:“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羈。”宋梅尧臣《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自跃金覊来宿省,从他锦帐欲夸人。”清魏允枚《苏幙遮·同香岩晓发平原》词:“缓控金羈,满路霜华滑。”
【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將遂切,音檇。《正韻》爲酒所酣曰醉。《書·酒誥》德將無醉。《詩·大雅》旣醉以酒。又心醉。《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又骨醉。《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又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又《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又《字彙補》精崔切,音嶉。《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 《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
【折】《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音浙。拗折也。《詩·鄭風》無折我樹。《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又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又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又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又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又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又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
【垂杨】诗文中杨柳常通用。南朝齐谢朓《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唐万齐融《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鲁迅《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亮切,音厰。《說文》導也。《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按《樂記》今本作倡。又《廣韻》發歌也。《廣韻》亦作誯。《集韻》亦作昌。
【柳枝】1.柳树的枝条。唐岑参《送怀州吴别驾》诗:“灞上柳枝黄,壚头酒正香。”元贯云石《殿前欢》曲:“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疎。”《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巴金《抹布集·第二的母亲》:“白的衣服、红的净水瓶、绿的柳枝,我都记得很清楚。”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后蜀何光远《鉴诫录·亡国音》:“《柳枝》者,亡隋之曲。煬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有是曲也。”宋张先《武陵春》词:“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3.词调名。又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