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邹堪避暑,只合著衰翁
醉邹堪避暑,只合著衰翁释义
【只合】只应;本来就应该。唐薛能《游嘉州后溪》诗:“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金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早知哥哥来到,只合远接。”茅盾《虹》十:“这班驯良的受帝国主义豢养惯的奴才只合丢在黄浦江里。”
【衰】〔古文〕《唐韻》所危切《集韻》雙隹切,音。小也,減也,殺也。《類篇》浸微也。《韻會》弱也,耗也。又《集韻》初危切,音夂。《玉篇》等衰也。《齊語》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又《集韻》倉回切,音崔。《類篇》同縗,喪服也。《禮·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齊衰惡筓以終喪。又邑名。《晉語》公子濟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註》三者皆晉邑。又《集韻》蓑本字。《說文》艸雨衣。秦謂之萆。《詩·小雅》何衰何笠。《石經》作蓑。又《韻補》所類切,音帨。《東方朔·七諫》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疲牛而驂驥。年滔滔而日遠兮,壽冉冉而愈衰。
【翁】《廣韻》《正韻》烏紅切《集韻》《韻會》烏公切,音螉。《說文》頸毛也。《玉篇》鳥頸下毛。《前漢·禮樂志》赤鴈集六紛員,殊翁雜五采文。《註》孟康曰:翁,鴈頸。又《玉篇》飛貌。又《廣雅》翁,父也。《史記·項羽紀》吾翁卽若翁。又《玉篇》老稱。《史記·灌將軍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註》年老頭禿也。又姓。《前漢·貨殖傳》翁伯以脂而傾縣邑。又《集韻》《正韻》鄔孔切,音。《周禮·天官·酒正註》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蔥白色,如今酇白矣。《釋文》翁,音嗚動反。一音於勇反。又《韻補》葉烏光切。《道藏歌》霄駢縱橫舞。紫蓋託朱方
【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將遂切,音檇。《正韻》爲酒所酣曰醉。《書·酒誥》德將無醉。《詩·大雅》旣醉以酒。又心醉。《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又骨醉。《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又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又《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又《字彙補》精崔切,音嶉。《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 《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
【邹】《龍龕》俗鄒字。(鄒)《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音騶。《說文》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徐曰》《孟子題辭》邾國至孟子時,魯穆公攺曰鄒。又通作騶。《史記·孟軻傳》孟子,騶人也。又姓。《廣韻》漢有鄒陽。又《字彙補》從娶切,音聚。《史記·孔子世家》如顏濁鄒之徒。《正義》鄒,音聚。俗省作邹。互詳前郰字註。
【堪】《唐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枯含切《正韻》苦含切,音戡。《說文》勝也。又任也,可也。《家語》子貢曰:吳王爲人猛暴,羣臣不堪。《羊祜讓開府表》臣有何功,可以堪之。又堪輿,天地總名。《范浚心箴》茫茫堪輿,俯仰無垠。又《孟康曰》堪輿,神名,造輿宅書者。又山形奇怪也。《揚雄·蜀都賦》堪當隱倚。又姓。《風俗通》八元仲堪之後。又《說文》地突也。《徐鉉註》地穴中出也,據此與龕同。又《集韻》楚錦切,音墋。土也。一曰不淸澄。 通作勘,戡。別作龕。《正字通》經傳錯互者,因聲近而譌。
【避暑】辟除暑热;免受暑热。《墨子·公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猪》:“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处不厌秽,泥秽得避暑。”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荷花》:“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2.天气炎热时到凉爽的地方去住。《汉书·元后传》:“初,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唐杜甫《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一:“避暑云安县,秋风早下来。”茅盾《昙》:“你是小胖子,所以怕热,仍旧要到普陀去避暑的罢?”3.避免中暑。周瘦鹃《拈花集·蔷薇开殿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