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别楚江边,逡巡早数年
诗句 | 读音 |
---|---|
昨别楚江边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zuóbié|bièchǔ jiāngbiān |
逡巡早数年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qūn xúnzǎoshù|shǔ|shuònián |
昨别楚江边,逡巡早数年释义
【昨】《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藏入聲。《說文》累日也。《廣韻》昨日,隔一宵也。《莊子·外物篇》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又姓。《廣韻》複姓有昨和氏。又與酢同。《周禮·春官·司几筵》祀先王昨席亦如之。《註》昨,讀曰酢。
【别】〔古文〕《唐韻》方別切《集韻》《韻會》筆別切《正韻》必列切,鞭入聲。《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增韻》辨也。《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又傅別,謂券書也。《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札,中字別之。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便入聲。《玉篇》離也。《增韻》解也,訣也。《江淹·別賦》黯然銷者,惟別而已矣
【楚江】楚境内的江河。唐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迴。”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词:“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清吴伟业《顾西巘侍御同沉友圣虎丘即事》诗:“我昔楚江同宋玉,君今吴市访梁鸿。”2.见“楚江体”。汉
【边】〔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又《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又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又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漢典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逡巡】。1.却行,恭顺貌。《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汉班固《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李陵﹞逡廵欲语恐畏嗔。”宋叶适《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清方文《齐介人书至云宋玉叔客吴门念予甚切感而有作》诗:“曾游江南访诸彦,江南诸彦皆逡巡。”2.退避;退让。《梁书·王筠传》:“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明陆采《怀香记·春闺寄简》:“前日着春英去通情,要他相会,
【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皓切,遭上聲。《說文》晨也。又先也。《易·坤卦》由辨之不早辨也。又與皁同。《周禮·地官·司徒》宜皁物。《註》皁物,柞、栗之屬。《釋文》皁音早。本或作早。 《說文》作。从日在甲上。
【数】《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又《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又《集韻》阻切,音所。義同。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算數也。《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類篇》枚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