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观民瘼无他画,庭列貆鹑目眩觞
诗句 | 读音 |
---|---|
坐观民瘼无他画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uò guānmín mòwú tāhuà |
庭列貆鹑目眩觞 | 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平 拼音: tíngliè2|1chúnmù xuàn1 |
坐观民瘼无他画,庭列貆鹑目眩觞释义
【坐观】坐视;旁观。《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穷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且天上无雨,地下无麦,有眼者共见,有耳者共闻,决非欺罔朝廷,岂可坐观不放。”
【民瘼】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马瑞辰通释:“《汉书》、《潜夫论》及《文选》注,并引作‘求民之瘼’。”《后汉书·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謡。”唐孙樵《武皇遗剑录》:“民瘼其瘳,国用有加。”宋李纲《与秦相公书》之十二:“入境之初,询问民瘼。耆老皆云,累年以来,既盗贼之所蹂践,又科需之所搔扰。”明方孝孺《书学斋佔毕后》:“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清龚自珍《水调歌头·竹屿病起赋一词送别》词:“帝念东南民瘼,一髮牵之头动,亲问六州鹺。”
【无他】它”。亦作“无佗”。1.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无也,与民同乐也。”金元好问《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圣人之道无它,至诚而已。”2.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后汉书·马援传》:“援閒至河内,过存伯春,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説伯春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伯春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宋王谠《唐语林·德行》:“儻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3.无二心,专一。
【庭】《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又官名。《周禮·秋官》庭氏。《註》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庭者也。又《爾雅·釋詁》直也。《疏》庭條,直也。《詩·小雅》播厥百穀,旣庭且碩。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庭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庭都護府,有後庭縣。《廣韻》卽漢車師後王庭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庭,卽交河縣也。又天庭,星名。《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庭。又洞庭,湖名。《楚辭·九歌》洞庭
【列】《唐韻》《正韻》良薛切《集韻》《韻會》力櫱切,音裂。《說文》分解也。《廣韻》行次也,位序也。《前漢·韋玄成傳》恤我九列。《註》九卿之位。《顏延之·曲水詩序》婆娑于九列。又軍伍。《左傳·僖二十二年》不鼓不成列。又布也,也。《班固·西都賦》陛戟百重,周廬千列。又《周禮·地官·稻人》以列舍水。《註》列者,其町畦,必使平垣,則水可止舍也。又姓。《廣韻》鄭有列禦。又《集韻》力制切,音例。比也。
【貆】《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官切,音桓。《爾雅·釋獸》貈子貆。《說文》貉子類。《詩·魏風》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鹹潟用貆。《註》貆,貒也。《類篇》與同。又《廣韻》况袁切《集韻》許元切,音暄。義同。又《廣韻》《集韻》呼官切,音歡。與貛同。ZDIC.NET汉典
【鹑】《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淳。《廣韻》鶉。《本草》鶉大如雞雛,頭細而無尾,有斑點,雄者足高,雌者足。《淮南子·時則訓》田化爲鶉。又《畢萬術》蝦蟆得爪化爲鶉。《交州記》南海有黃魚,九月則化爲鶉。《陸佃云》鶉無常居,而有常匹,故《尸子》曰:堯鶉居。詩曰:鶉之奔奔。言鶉能不亂其匹,衞人以爲宣姜鶉之不如也。又俗言此鳥性淳,飛必附草,行不越草,遇草橫前,卽旋行避之,故曰鶉。《正字通》鶉尾特禿,若衣之短結,故凡敝衣曰衣若縣鶉。又《山海經》崑崙之丘有鳥,名鶉鳥。是司帝之百服。又星名。《埤雅》南方朱
【目眩】眼花。《后汉书·马融传》:“子野听耸,离朱目眩,隶首策乱,陈子筹昏。”唐杜甫《龙门阁》诗:“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明梁辰鱼《浣纱记·见王》:“臣闻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眩。”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惊涛骇浪打得头晕目眩。”漢
【觞】《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說文》觶實曰觴,虛曰觶。《韻會》酒巵總名。《三禮圖》凡諸觴形皆同,升數則異。《詩·周南·卷耳疏》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總名曰爵,其實曰觴。觴者,餉也。《左傳·成二年》奉觴加璧以進。《前漢·外戚傳》酌羽觴兮銷憂。《孟康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又飮人以酒亦曰觴。《左傳·襄二十三年》觴曲沃人。《戰國策》張儀曰:願王賜之觴。王曰:諾。乃觴之。又濫觴。《家語》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觴。《王肅註》觴,可以盛酒,言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