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

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

诗句读音
匪即为荆榛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fěijíwéi|wèijīng zhēn
琢磨始成器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zuó moshǐchéng qì

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释义

【匪】《唐韻》《集韻》《韻會》府尾切《正韻》甫尾切,非上聲。《說文》匪如篋。《玉篇》竹器方曰匪。《廣韻》器如竹篋。今从竹爲筐篚字。又《說文》一曰非也。《易·屯卦》匪媾。又《周禮·冬官考工記》且其匪色。《註》匪采,貌也。又《集韻》《正韻》芳微切,音霏。《禮·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註》行而有文也。又《集韻》同騑。騑騑,馬行不止貌。又《正韻》敷文切,音分。《周禮·天官·大宰》八曰匪頒之式。《註》匪,分也,謂分賜羣臣也。《地官·廩人》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即】《玉篇》卽今作即。漢典考證:〔《管子·弟子職》左手執燭,右手執卽。《註》卽,作焱。〕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卽作焱非管子註文,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考證:〔《管子·弟子職》左手執燭,右手執卽。《註》卽,作焱。〕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卽作焱非管子註文,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

【荆榛】1.亦作“荆蓁”。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三国魏曹植《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荆蓁”。唐李白《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金元好问《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清吴伟业《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明周履靖《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寿王。”元许谦《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

【琢磨】雕刻和磨治玉、石。《荀子·大略》:“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史记·礼书》:“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明陶宗仪《辍耕录·委羽山》:“洞之侧产方石,周正光泽,五色错杂,虽加琢磨,殆不是过。”清俞樾《茶香室丛钞·万年桥》:“明严嵩见其石色莹洁,琢磨工整而爱之。”2.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斧藻至德,琢磨令范。”宋王安石《送石赓归宁》诗:“稍出平生言,道艺相琢磨。”元王旭《中和书院书记》:“孝弟忠信,以立其本;诗书礼乐,以明其用。切磋琢磨,以致其

【始】〔古文〕乨兘《廣韻》《正韻》詩止切《集韻》《韻會》首止切,音。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毛詩序》是爲四始。《註》風二雅頌也。《前漢·鮑宣傳》日食于三始。《註》元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春秋法五始之要。《註》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卽位者,一國之始。又七始,華始,樂名。《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又旬始,星名。《前漢·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司馬相如

【成器】工具,器物。《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2.良器。《礼记·王制》:“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郑玄注:“成犹善也。”3.成为器具。《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后因以比喻成为有用的人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算今年不上二十岁,年小小儿的,通不成器。”曹禺等《胆剑篇》第四幕:“在群臣面前,在范蠡、文种这样难驾驭、不能长居人下的大夫面前,站着我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