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采莲者,双双桥畔新

昨日采莲者,双双桥畔新

诗句读音
双双桥畔新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shuāng shuāngqiáopànxīn
昨日采莲者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五馬
拼音: zuó rìcǎi liánzhě

昨日采莲者,双双桥畔新释义

【双双】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何言乎高固之来?言叔姬之来,而不言高固之来,则不可。子公羊子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何休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唐权德舆《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张姑娘同安公子站齐了,双双磕下头去。”茅盾《脱险杂记》十八:“那两个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触了电,一下子就双双跳了起来,而且抢过我们的行李,就要上挑了。”2.一对对。南朝梁简文帝《咏蝶》:“復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宋柳永《

【桥】《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喬。《說文》水梁也。从木喬聲。喬高而曲也。橋之爲言趫也,矯然也。《史記·秦本紀》昭王五十年,初作河橋。又懸繩以度曰絚橋。《水經注》罽賔之境,絚橋相引。又器之有橫樑者曰橋。《儀禮·士昏禮》笲加于橋。《註》橋以庋笲。又桔橰上衡也。《淮南子·主術訓》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又橋泄,嫚也。《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又戾也。《呂覽·離謂篇》聽言而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又木名。《尚書大傳》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以喩父子。又陽橋。《春秋》魯地。又姓。《

【新】〔古文〕《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音辛。《說文》取木也。又《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又姓。《晉語》新穆子。又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又《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

【昨日】的前一天。《吕氏春秋·察微》:“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晋潘岳《悼亡诗》之三:“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昨日安民的官下来,百姓散了。”2.过去;以前。《南史·王僧孺传》:“昨日卑细,今日便成士流。”

【采莲】即《采莲曲》。宋曼殊《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採莲曲”。即《採莲曲》。南朝梁何逊《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唐孟浩然《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明王世贞《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採莲曲”。

【者】《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音赭。《說文》別事詞也。从白聲。,古文旅字。《韻會》今作者。《玉篇》語助也。《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又《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又《韻補》叶掌與切。《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註》索隱曰:者,協音渚。《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又叶阻可切。《繆襲·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