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丁丁斤且斲,今朝朱栏横翠幕

昨日丁丁斤且斲,今朝朱栏横翠幕

诗句读音
昨日丁丁斤且斲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入四覺
拼音: zuó rìdīng dīngjīnqiě|jūzhuó
今朝朱栏横翠幕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入十九鐸
拼音: jīn zhāozhū lánhéng cuì4

昨日丁丁斤且斲,今朝朱栏横翠幕释义

【昨日】的前一天。《吕氏春秋·察微》:“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晋潘岳《悼亡诗》之三:“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昨日安民的官下来,百姓散了。”2.过去;以前。《南史·王僧孺传》:“昨日卑细,今日便成士流。”

【丁丁】1.壮健貌。唐白居易《画雕赞》诗:“鷙鸟之英,黑鵰丁丁;钩缀八爪,剑插六翎。”2.漫远貌。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诗:“时眇眇兮岁冥冥,昼杳杳兮夜丁丁。”唐皎然《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诗:“寺扉隐天色,影刹遥丁丁。”3.指汉丁令威。唐薛能《陈州刺史寄鹤》诗:“南守欲知多少重,抚毛千万唤丁丁。”参见“丁令威”。4.冰冷貌。明无名氏《风月担·越调寨儿令》:“沉默默,冷丁丁,緑豆石磨儿不甚轻。”1.象声词。原指伐木声。《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嚶嚶。”毛传:“丁丁,伐木声也。”2.广泛用于形容漏声、簷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琢。《說文》斫也。从斤从。《註》徐鉉曰:器也。斤以斫之,或从畫丮作。《書·梓材》旣勤樸斲。《傳》已勞力撲治斲削。又《韻補》叶株遇切。《何晏·景福殿賦》縱橫踰延,各有攸注,公輸荒其規矩,匠石不知其所斲。又叶竹鹿切。《漢淮南王屛風賦》大匠治之,雕刻削斲。等化器類,庇廕尊屋。

【今朝】今晨。《诗·小雅·白驹》:“縶之维之,以永今朝。”清李渔《奈何天·忧嫁》:“今朝还自画蛾眉,怕听人催,喜听人催。”2.今日。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周立波《艾嫂子》:“艾嫂子,你今朝子打扮得好俏呵。”3.指目前,现今。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之二:“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朝。指当时所在的王朝。《敦煌曲

【朱栏】朱红色的围栏。唐李嘉祐《同皇甫冉登重元阁》诗:“高阁朱栏不厌游,蒹葭白水遶长洲。”宋王安石《金山寺》诗:“摄身凌苍霞,同凭朱栏语。”清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观其俛受金絙,俯入朱栏,既听乐而率舞,亦仰德而来观。”

【横翠】色。唐李远《题桥赋》:“铜梁杳杳以横翠,锦水翩翩而逆浪。”2.指所呈现的翠绿色。宋楼钥《题范宽秋山小景》诗:“山高最难图,意足不待大,尺楮眇千里,长江侵横翠。”3.阁名。宋苏轼《法惠寺横翠阁》诗:“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嵋。”

【幕】《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說文》帷在上曰幕。《廣雅》帳也。《釋名》幕,絡也,在表之稱也。《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王曰:張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徹幕矣。曰:將發命也。又《韻會》幕府。軍旅無常居,故以帳幕言之。通作莫。《史記·李牧傳》市租皆輸入莫府。《註》索隱曰:古者出征爲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帟爲府署,故曰幕府。《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註》索隱曰:凡將軍謂之幕府者,蓋兵門合施帷帳,故稱幕府。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