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归,中劳弹指
作者同归,中劳弹指释义
【作者】1.创始之人。《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2.称在艺业上有卓越成就的人。五代贯休《读刘得仁贾岛集》诗之一:“二公俱作者,其奈亦迂儒。”3.指从事文章撰述或艺术创作的人。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还治讽采所著,观省英瑋,实赋颂之宗,作者之师也。”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絶不闻。”清朱彝尊《摸鱼子》词:“《乐章》《琴趣》三千调,作者古今能几?”孙犁《澹定集·大星陨落》:“作者狭隘,其作嚣嚣。”4.《论语·宪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同归】1.同样趋向。《书·蔡仲之命》:“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2.犹一致。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虽大旨同归,所託或乖。”3.同样的结局。叶圣陶《倪焕之》二:“这时候,科举却废止了,使父亲颇为失望。幸而有学堂,听说与科举异途而同归,便叫焕之去考中学堂。”参见“同归殊涂”。4.一同返回。《诗·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毛传:“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南朝梁谢惠连《雪赋》:“驰遥思於千里,愿接手而同归。”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留了方丈,和你同归洞房。”《玉佛缘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劳】〔古文〕《唐韻》魯刀切《集韻》郞刀切,音牢。《說文》劇也。从力,熒省。用力者勞。《爾雅·釋詁》勞,勤也。《易·兌卦》悅以先民,民志其勞。《史記·文帝本紀》朕親郊祀上帝諸神,禮官議毋諱以勞朕。又事功曰勞。《禮·儒行》先勞而後祿。《註》猶事也。又憂也。《曹丕·與吳質書》未足解其勞結。《註》謂憂心之結。又姓。《廣韻》後漢有琅邪勞丙。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郞到切,牢去聲。《廣韻》勞,慰也。《禮·曲禮》君勞之,則拜。《韻會》勞者,敘其勤以答也。
【弹指】手指作声。佛家多以喻时间短暂。唐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饭食讫而敷坐,沐浴毕而更衣,弹指不流,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年光弹指过,世事转头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转瞬而即灭,一弹指而倏生。”郭沫若《北上纪行》诗之五:“弹指人将老,回头憾苦多。”2.捻弹手指作声。原为印度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含义。《法华经·神力品》:“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智顗文句:“弹指者,随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