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扶路且游遨

此行扶路且游遨

读音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cǐháng|xíngfú lùqiě|jūyóu áo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扶路】1.相携于路。唐卢照邻《哭金部韦郎中》诗:“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2.沿途。《晋书·谢安传》:“羊曇者,太山人也……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清谈迁《北游录·纪闻上》:“汝绍平生未尝外宿,家人疑之,近庄里许,使童子先往,久之不至,扶路求之,不得。”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游遨】嬉游;游逛。《三国志·魏志·吴质传》“封列侯”南朝宋裴松之注:“始质为单家,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沉浮。”唐虚中《赠秀才》诗:“筠阳多胜致,夫子纵游遨。”参见“遨游”。亦作“游敖”。亦作“游驁”。漫游,游历。《诗·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游敖。”一本作“游遨”。朱熹集传:“游遨,犹翱翔也。”陈奂传疏:“游敖,犹敖游也。”《鹖冠子·王鈇》:“游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爱,祸灾同忧。”《吕氏春秋·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汉高诱注:“驁,千里马名也。王者乘之游驁,因曰驥驁也。”汉荀悦《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