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清露垂

鹤唳清露垂

读音
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hè lìqīng lùchuí

【鹤唳】。清王充《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唐沉佺期《峡山赋》:“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鐘,听云间之鹤唳。”亦指鹤鸣声。老舍《骆驼祥子》二二:“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2.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唐刘禹锡《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宋叶适《高宗皇帝挽词》之二:“鹤唳空虚警,云生仗自移。”明李东阳《氐带箭》诗:“秦鞭断江江逆流,八公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老氐带箭走。”参见“鹤唳风声”。

【清露】1.洁净的露水。汉张衡《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宋晏殊《浣溪沙》词:“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郭沫若《登临》诗:“庙中的铜马,还带着夜来的清露。”2.方言。雨的别称。明杨慎《俗言·俗语反说》:“贵竹名雨曰清露。”

【垂】〔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