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人

“南北朝诗人有哪些,南北朝有哪些诗人?南北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南北朝诗人!”

李端简介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

大历五年进士。

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

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

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何逊简介

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郯城县西)人。

史称八岁就能赋诗,二十岁举秀才。

范云见到他的对策后,大加赏识,和他结为忘年之友。

沈约也很欣赏他的诗,曾对他说:「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何逊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事等官职。

梁天监年间,与吴均同受武帝信任,但后来又被疏远,不再任用。

何逊的诗写得不多,梁元帝说:「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

」颜之推说:「何逊诗实为精巧,多形似之言。

」就现存的何逊作品看来,他的诗工于写景抒情,又巧于对仗,音响也很美。

有辑本《何记事集》。

柳恽简介

柳恽(465-517)字文畅,河东解(今山东运城)人。

在齐梁间任鄱阳相、相国右司马、广州刺史等职。

今存诗二十余首,载《玉台新咏》、《文苑英华》。

刘裕简介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铜山)人。

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刘宋开国之君。

于隆安三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

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土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

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南朝乐府简介

【南朝乐府】南朝乐府主要是东晋、宋、齐时代的民歌。

这些民歌经南朝的乐府机关搜集整理、配乐传习,有的还结合舞蹈去演唱,因而得以保留下来。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南朝入乐的民歌全归入《清商曲》中,并且又分为《神弦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三个部分。

《神弦歌》是宗教祭歌,数量极少。

《吴声歌曲》是产生于建业(今南京市)附近的民歌,它最初是「徒歌」,后来又配上了管弦的伴奏。

《西曲歌》是产生于湖北境内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一些城市里的民歌。

《吴声歌曲》和《西曲歌》合在一起约有四百余首。

南朝的乐府机构采集民歌主要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需要,所以,经他们搜集整理而保存下来的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离别相思的情歌,题材范围比较狭窄,思想格调也不够高。

形式上一般是五言四句,多用双关隐语和形象的比喻,语言精巧活泼,风格清新秀丽。

从艺术特色和对后世作家作品的影响上来说,南朝乐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徐陵简介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

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

早年即以诗文闻名。

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

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

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北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

”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

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

江淹简介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

年少孤贫,曾仰慕司马相如和梁鸿的为人,不搞章句之学而喜好文章。

历仕宋齐梁三朝,做过镇军参军、郡丞、光禄大夫等官职,封醴陵侯。

江淹早有文名,但到晚年才思减退,时人谓之「才尽」。

江淹诗赋都有较高的成就。

前人说他的诗「善于摹拟」,从他现在所存的诗歌来看,也很善于抒情。

有《江醴陵集》。

江总简介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

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

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

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

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

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

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

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

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鲍令晖简介

鲍令晖生活在公元420年,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人,(今山东省郯城西南)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其出身贫寒,但能诗文。

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箸作的女文学家。

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

另有留传下来:《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等。

据钟嵘《诗品》载,鲍照有一次曾对孝武帝刘骏说:“臣妹才自亚于左棻,臣才不及太冲尔。

”(左棻是左思即左太冲的妹妹,也很有诗才)可见鲍令晖诗才出众。

钟嵘说她的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但又批评她“百愿淫矣”,这大约是指她那些诗主要写相思之情。

 

 

令晖诗留传不多,《玉台新咏》录其诗七首,其中为人所传诵的是拟古之作,如《题书后寄行人》、《拟客从远方来》等。

清代钱振伦注《鲍参军集》附注其诗。

今人钱仲联《鲍参军集注》附有鲍令晖诗。

孔稚圭简介

孔稚圭(447~501)南朝齐骈文家。

一作孔圭。

字德璋。

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

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

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

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

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孔稚圭文享盛名,曾和江淹同在萧道成幕中“对掌辞笔”。

豫章王萧嶷死后,他的儿子请沈约和孔稚圭写作碑文,可见他在上层社会中的地位。

史称他“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

“门庭之内,草莱不剪”。

但他对皇帝所不喜欢的人也从不稍假宽容,其弹章劾表,著称一时。

孔稚圭风韵清疏,爱好文咏,性嗜酒,能饮七八斗。

居处构筑山水,往往凭几独酌,不问杂事。

门庭草莱不除,中有蛙鸣,说以此当两部鼓吹。

曾入剡,向褚伯玉学道。

伯玉死,为之立碑于太平观。

所著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其佚文为《孔詹事集》。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萧衍简介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

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人。

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

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

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

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

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

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

……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术上,梁武帝以经学、史学的研究为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