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黄石知我心

桥边黄石知我心

读音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qiáobiānhuáng shízhī|zhìwǒxīn

【桥】《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喬。《說文》水梁也。从木喬聲。喬高而曲也。橋之爲言趫也,矯然也。《史記·秦本紀》昭王五十年,初作河橋。又懸繩以度曰絚橋。《水經注》罽賔之境,絚橋相引。又器之有橫樑者曰橋。《儀禮·士昏禮》笲加于橋。《註》橋以庋笲。又桔橰上衡也。《淮南子·主術訓》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又橋泄,嫚也。《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又戾也。《呂覽·離謂篇》聽言而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又木名。《尚書大傳》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以喩父子。又陽橋。《春秋》魯地。又姓。《

【边】〔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又《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又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又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漢典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黄石】1.指黄石公。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唐陈去疾《送韩将军之雁门》诗:“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消息盈虚能早办,惟有黄石、鴟夷堪羡。”清查慎行《洪武御碑歌》:“留侯自伴赤松去,穀城空立黄石祠。”2.指黄石公授与张良的兵书《黄石公三略》。《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当断不断,《黄石》所戒。”李贤注:“《黄石公三略》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夫臣与主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胡三省注:“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