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唐朝诗人有哪些,唐朝有哪些诗人?唐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唐朝诗人!”

陈陶简介

陈陶(约812─888前)唐诗人。

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一作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

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于诗也颇有造诣。

举进士不第,遂耽情于山水之间,曾漫游江西、福建、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广东等地。

宣宗大中(847─860)年间,隐住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学仙,不知所终。

陈陶终身处士,广有诗名。

其诗多为旅途题咏或隐居学仙之词,消极出世思想较浓,但也有部分投赠权贵、干谒求荐之作。

《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张祜简介

张祜(?─849后)祜或误作祐,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

初寓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

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

卒于大中年间。

以宫词著名。

有《张处士诗集》。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

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张祜生平

张祜 (约792年-约853年),字承吉,行三。

唐代人,清河(今邢台清河)人。

约(公元792年)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初寓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

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3年)。

张祜早年寓居苏州,常往来于扬州、杭州等都市,并模山范水,题咏名寺。

他的《题润州金山寺》诗,空前绝后。

他作的《宫词二首》之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李隆基简介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

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

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

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

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

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在文化事业上,重视图书建设。

开元三年(715),约请褚无量、马怀素等人,商讨史馆经籍之事,因内府是太宗、高宗时代遗留旧书,常令宫人管理,有所残缺,未加补辑,篇卷错乱,难于检阅,遂令褚无量、马怀素率学者加以整理。

开元七年(719)又下令:“公卿士庶之家,所有异书,官借缮写。

”马怀素、元行冲、吴兢、韦述等学者20余人在秘阁编校数年,成《群书四部录》200卷。

后有专门设立书院等藏书机构,开元十年(722),在东宫“丽则殿”设立“丽正书院”,次年又创“集贤书院”,专供藏书、校书。

开元时代藏书为唐一代最盛之时。

总数达3 060部,51 852卷;另有道经、佛经2 500余部。

许浑简介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县)。

武则天时宰相许圉师后裔。

大和六年(832)举进士。

曾就任涂、太平二县县令。

大中三年(849),迁监察御史,因病去官,东归京口。

后起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官终睦、郢二州刺史。

一生酷爱林泉,淡于名利。

其诗长于律体和绝句,格调豪爽清丽,句法圆稳工整。

其登高怀古、羁旅游宦之作尤为时人称道。

曾自编诗歌「新旧五百篇」,名之《丁卯集》,原集已佚,今存《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

薛能简介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

《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

” 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

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

唐人交游之风盛行。

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

晚唐一 些著名诗人多与有诗与其唱和。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会昌六年进士第。

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

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

福徙西蜀,奏以自副。

咸通中,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权知京兆尹事,授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

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旧军,馆之城中。

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众疑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

能僻于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今编诗四卷。

李煜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四首。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唐中宗景龙初(707)举进士,任校书郎。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

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

曾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

开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

后加金紫光禄大夫。

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主张用人不循资格,设十道采访使。

后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自此朝政日渐昏暗,「开元之治」遂告结束。

次年贬为荆州长史,不久病卒。

工于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较出色地继承了汉魏诗歌的优良传统,骨峻神竦,思深力遒。

其代表作《感遇》诗运用比兴,寄托讽谕,继承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诗的优良传统,风格沉挚刚健。

有《曲江集》。

《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项斯简介

项斯,字子迁,号纯一,称元旺公,江东人。

生于唐元和庚寅年十月初八午时【公元810年】,曾任吉州刺史,享年83岁,葬于现江西吉安县官田毛家【玉山】。

被唐宣宗敕封安定王,初隐朝阳峰,枕石饮泉,长哦细酌,凡三十余年。

开成之际,声价藉甚,特为张籍所赏。

杨敬之曾赠以诗云:“几度见君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成语逢人说项即从此而来。

)其名益彰。

会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始获一第。

仕为润州丹阳县尉,卒于任所。

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项斯曾祖父项善卿,字国彦,唐元宗时右丞相;祖父项灏为唐德宗门下侍郎考,项斯父亲项翊号嵩庵为宏容经略使,徵左侍郎;项斯有兄弟8人。

项斯娶李氏,生3子:天显、天彦、天立。

窦巩简介

[唐](约公元七六二年至八二一年间在世)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窦庠之弟。

生卒年均不详,约自唐肃宗宝应元年至穆宗长庆元年间在世,年六十岁。

状貌魁伟。

少博览,无所不通。

性宏放,好谈古今。

门多长者车辙。

诸兄均先贵达,巩于元和二年(公元八O七年)始举进士。

袁滋镇滑州,辟为从事。

入朝,拜侍御史,历司勋员外刑部郎中。

元稹观察浙东,奏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

稹移镇武昌,巩为副使。

平居与人言,吻动而言不发,白居易等目为嗫嚅翁。

后终老于鄂渚。

巩所著诗,见窦氏联珠集。

戴叔伦简介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

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

德宗贞元进士。

曾先后出任新城县令,东阳县令,江西节度使府留后,抚州刺史,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

后上表请为道士,不久病卒。

他当时的诗名很大。

其诗题材广泛,写过一些揭露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疾苦的乐府诗,也写过一些委婉清新的写景寄怀诗。

他主张「诗家之景,如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对于后来的「神韵」说有很大影响。

今存诗近三百首,《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原集散佚,现有明人所辑《戴叔伦集》。

李颀简介

李颀(690─751),唐代著名诗人。

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县尉。

后离职,归隐颍阳。

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张旭等素有交往,是当时名士之一。

李颀的诗内容丰富,风格洒脱豪放,善于铺叙夸饰以写人状物,音节响亮,语言流畅,气势雄壮。

擅长写五古、七言歌行和七律,尤以赠别、边塞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

有《李颀诗集》。

《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一百二十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