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人

“魏晋诗人有哪些,魏晋有哪些诗人?魏晋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魏晋诗人!”

王粲简介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是东汉灵帝时大官僚王畅的孙子。

少有才名。

董卓之乱后,王粲南奔依附刘表;曹操平定荆州后,王粲又归顺了曹操,先后曾为丞相掾、侍中等官。

其作品情调悲凉,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比较突出,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

作品有辑本《王侍中集》。

蔡琰简介

蔡琰(177?-?),字文姬,陈留固(今河南杞县)人。

其父蔡邕是汉末的著名学者,以文章闻名。

蔡琰博学多才,精通音律。

董卓之乱中蔡琰被乱军所虏,后流落入南匈奴。

在匈奴中居十二年,生二子。

中原地区平定后,被曹操赎回,改嫁于董祀。

蔡琰保留下来的作品,比较可靠的只有两首《悲愤诗》;另一个组诗《胡笳十八拍》,也有人认为是蔡琰所作,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后人依托。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

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

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

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生儿育女。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郭璞简介

郭璞(277-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他好经术,博学有高才,通古文奇字,长于阴阳历算卜筮之术。

西晋流亡,他随晋室南渡,是南渡之际的重要作家。

他的著作很多,曾注释过《尔雅》、《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辞赋是东晋之冠,诗留传下耒二十二首。

《游仙诗》十四首是他的代表作。

这种《游仙诗》并非写想象中的神仙境界,而近似阮籍的《咏怀》。

《诗品》所谓「乃是坎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他的《游仙诗》文采华茂,善于抒情,比当时「平淡寡味」的玄言诗在艺术上要高得多。

有《郭弘农集》二卷。

孔融简介

孔融(153~208)中国东汉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孔子第二十世孙。

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28岁时辟为司徒尉。

灵帝时举为侍御史,董卓专权时转为北海相,故世称孔北海。

曹操迎献帝入都许昌时,为将作大匠,迁少府,故又世称孔少府。

为人恃才负气,在政治上反对曹操专权,常以讥嘲文笔向曹操发难。

又常表现出一种反儒教反潮流的精神风貌,被视为汉末孔府中的「奇人」。

建安十三年(208)被曹操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是建安七子中的最长者。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有《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和《荐祢衡表》。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作于建安九年,实是一封讽谕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的信。

信中从交友和求贤两个方面强调了援救盛孝章的意义,力劝曹操弘扬友道、为国招贤,运用他挟天子令诸侯的权力地位来搭救盛孝章。

文章词情恳切,感情真挚,是他所以能够说服曹操的重要因素。

孔融著述,原有集,已散佚。

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左思简介

左思(250-350)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人。

他父亲左熹曾做过太原相。

曾任太守、殿中侍御史等官。

他幼年天资迟钝,学书学琴都不成。

但他很用功,能文章,辞藻壮丽。

他貌寝口讷,不好交游,仕进不得意,唯以著作为事。

曾以十年的时间写成《三都赋》,轰动当时,都下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左思的功业心很强,但当时士族门阀制度已经形成,仕进的门径被士族所把持,出身寒微的人只能耻居下位。

他的才能、抱负不得施展,便发而为诗。

所以揭露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抒写自己功业未遂的情怀和对士族权贵的蔑视,就构成了他的诗的主题。

他的诗意气豪迈,语言简劲,绝少雕琢。

今天保存的很少,只有《文选》和《玉台新咏》所收的部分诗赋,其中诗十四首,以《咏史》和《娇女》最有名。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

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县令一类的官。

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

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

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便使这种思想发生了变化。

中年时期为饥寒所迫,曾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时期完全过着躬耕的生活。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

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所谓「田园诗」。

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正象鲁迅所说:「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他不但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

他歌咏了那些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失败而不屈的英雄,赞扬了那些壮烈牺牲的人物。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车胤简介

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公安曾埠头乡)人。

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

历任中书侍郎、侍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被会稽王司马道子世子元显逼令自杀,死后追谥忠烈王。

曾祖车浚,为三国吴会稽太守,以郡饥求赈,为孙皓以欲树私恩罪所杀。

父名育,是南平太守王胡之的主簿。

车胤少时聪颖诚实,勤学不倦,乡贤曾称赞:“此子当大兴卿门”,但家里贫穷,常无油点灯照读。

夏天夜里,他用织物做成囊袋,内装萤火虫,借萤光读书。

这就是《三字经》上“如囊萤”的故事。

他长大成人后,以博学多才、聪明英俊而称誉乡里。

车胤还是大书法家,有亲笔墨迹《三体千字文》,由车胤后裔代代相传。

一直传到现在。

车家后人视如珍宝,从不给外人看!车胤的《三体千字文》是古字贴中的最好善本字帖。

桓温主荆州,征召车胤为从事,甚为器重,相继提升他为别驾、征西长史。

车胤以寒素博学闻名于世,每举行盛大宴会,桓温必邀车胤出席。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

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

谢玄死后,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因称谢康乐。

四二○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谢灵运降公爵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

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但却不被重用,所以对刘宋王朝心怀不满。

谢灵运为人奢豪放纵,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游娱宴集,夜以继日。

元嘉十年因谋反获罪被杀。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著名山水诗人。

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

可是从全篇来看,往往是在结尾时落入玄言佛理的旧套,情调消极颓废,缺乏社会内容。

而且语言有时过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较晦涩。

但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作品有《谢康乐集》(明焦竑本)。

黄节的《谢康乐诗注》就是根据焦竑本中的诗歌部分编注的。

嵇康简介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省宿县西)人,是三国后期曹魏的著名才学之士。

曾做过中散大夫,故后人又常称之为嵇中散。

为人刚直简傲,精通乐理,崇尚老庄,好言服食养生之事。

他对当时司马氏倾夺曹氏政权,易代在即的形势,愤激不平,义形于色。

他蔑弃司马氏所提倡的虚伪礼教,而与以纵酒颓放为名的阮籍,刘伶等七人为友,时人谓之「竹林七贤」。

嵇康这种言论和表现是司马氏所不能容的,故终于被诬陷而死。

关于嵇康的诗文,刘解说他「兴高而采烈」;钟嵘说他「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意思大约是锋芒太露,不合温柔敦厚之道,但同时又说他「托喻清远,未失高流。

」总的看来,嵇康诗的成就不如文章。

作品有《嵇中散集》。

注本以戴名扬的《嵇康集校注》较为详备。

陈琳简介

陈琳(?-217),字孔璋,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人。

先为何进主簿,后为袁绍典文章。

袁氏败后,陈琳归曹操,曾为军谋祭酒、管记室等职。

陈琳以文章见长,尤以章表书檄诸体为最。

曹丕曾说:「琳瑀(陈琳阮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jīn俊)也」(《典论·论文》)。

陈琳的诗歌留下来的只有四首,以《饮马长城窟》为最好。

作品有辑本《陈记室集》。

阮籍简介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

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与嵇康、山涛等七人被称为「竹林七贤」。

因为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所以人们也称他为阮步兵。

《晋书·阮籍传》云:「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这种纵酒颓放,一方面是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同时也是一种躲事避祸的手段。

阮籍的代表性文章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等,大抵都是非毁名教,推衍庄周的「齐物」、「逍遥」之旨,表现了一种消极的出世之情。

阮籍的诗歌主要有《咏怀》八十二首,内容多是隐晦曲折地抒发了个人内心的苦闷和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严重的消极没落情绪。

作品有辑本《阮步兵集》,诗歌注本以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较为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