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别后蹈沧州,帝里相逢俱白头

吴门别后蹈沧州,帝里相逢俱白头

诗句 读音
帝里相逢俱白头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dì lǐxiāng féngjùbáitóu
吴门别后蹈沧州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wú ménbié|bièhòudǎocāngzhōu

吴门别后蹈沧州,帝里相逢俱白头释义

【帝里】,京都。《晋书·王导传》:“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唐李百药《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明张居正《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跂予望之,章江之陬;白云紫气,帝里皇州。”清金人瑞《春感》诗之一:“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

【相逢】;会见。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唐韩愈《答张彻》诗:“及去事戎轡,相逢宴军伶。”宋王易简《水龙吟》词:“看明璫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薰风误。”清徐士銮《宋艳·奇异》:“举世无知音,今夕相逢,岂天假真缘耶。”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白】〔古文〕《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又《禮·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又《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又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

【头】〔古文〕《唐韻》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又《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又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又《唐韻》《正韻》

【吴门】1.汉冀县城门名。在今甘肃甘谷县。《后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謡曰:‘出吴门,望緹羣……’吴门,冀郭门名也。緹羣,山名也。”2.指春秋吴都阊门(一作昌门)。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诗:“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参见“吴练”。3.指苏州或苏州一带。为春秋吴国故地,故称。宋张先《渔家傲·和程公闢赠别》词:“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初,文相国震孟为吴门孝廉,年五十餘,老矣。”沉砺《吴中杂咏》之一:“要离塚外五人塚,犹占吴门侠气多。”4.见“吴门派”。

【别】〔古文〕《唐韻》方別切《集韻》《韻會》筆別切《正韻》必列切,鞭入聲。《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增韻》辨也。《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又傅別,謂券書也。《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札,中字別之。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便入聲。《玉篇》離也。《增韻》解也,訣也。《江淹·別賦》黯然銷者,惟別而已矣

【蹈】〔古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說文》踐也。《博雅》履也。《釋名》道也。以足踐之,如道路也。《禮·樂記》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左傳·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註》高蹈,猶遠行也。又與悼同。《詩·小雅》上帝甚蹈。《傳》動也。《箋》蹈讀曰悼。《釋文》蹈,鄭作悼。病也。

【沧】〔古文〕《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音倉。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又河名。《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又湖名。《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又州名。《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又《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又《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州】〔古文〕《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廣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