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人

“先秦诗人有哪些,先秦有哪些诗人?先秦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先秦诗人!”

诗经简介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

②孔子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宋玉简介

宋玉,中国战国后期楚国辞赋家。

和屈原同时而稍晚。

历史上向以屈宋并称。

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

较可靠的记载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王逸的《楚辞章句》称宋玉是屈原的弟子。

此外,《汉书》、《韩诗外传》、《新序》、《文选》、《襄阳耆旧记》、《水经注》等著作中也偶有关于宋玉的记述,但均属传说。

宋玉出身低微,曾师事屈原,出仕后并不得意,这大体上是可以肯定的。

据《汉书·艺文志》载,宋玉有赋16篇。

现署名宋玉的作品有《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等。

但这些作品只有《九辩》一篇公认为宋玉所作,其余均系后人伪作。

《九辩》是宋玉借古乐为题而写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借悲秋来抒写「贫士失职」的「不平」,格调低沉,但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 (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

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

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

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

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

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伯夷、叔齐简介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卢龙县西,包括今迁安市、迁西县、滦县等地)国君的长子和三子。

生卒年无考。

孤竹国国君在世时,想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

他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

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

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

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

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两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岐山(今陕西岐山县)。

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

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

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

他们二人相视而笑说:“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

屈原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荆轲简介

荆轲(?─前227),战国末期刺客。

卫国人,胆识过人,擅技击之术。

曾游历燕国,被太子丹尊为上卿,后被委派去行刺秦王政。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他携秦逃将樊於期头颅和夹有匕首的督亢(今河北易县、涿县、固安一带)地图。

欲乘献图之机行刺。

及至图穷匕现。

刺秦未果,反为所杀。

楚辞简介

【楚辞】中国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由于地理、语言环境的差异,楚国一带自古就有它独特的地方音乐,古称南风、南音;也有它独特的土风歌谣,如《说苑》中记载的《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国有悠久的历史,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使神话大量保存,诗歌音乐迅速发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

所有这些影响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可以说,楚辞的产生是和楚国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的。

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荆蛮的楚国日益强大。

舜简介

舜,姚姓,名重华,又称虞舜。

相传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领袖,故史称舜帝。

曾参简介

曾子,姓曾,名参(zēng shēn ,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汉族,春秋末年生于鲁国东鲁(山东临沂平邑县),后移居鲁国武城(山东济宁嘉祥县)。

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

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辛延年简介

辛延年 (公元前220~?年待考) ,著名秦汉诗人。

作品存《羽林琅》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

始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与《陌上桑》相提并论,誉为“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摩”(费锡璜《汉诗总说》)。

公孙龙简介

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字子秉,华夏族。

东周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生于赵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

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

他提出了“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命题。

黄石公简介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

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

《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

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

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

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

”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

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